
急忙忙。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四折:“慌急列教咱观了面色,血模糊污尽尸骸。”
“慌急列”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人因紧张或焦虑而表现出的慌乱、急躁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该词由“慌急”和“列”组成: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更多见于古典文学或特定语境下的修辞表达。如需类似表达,可选用“心急如焚”“焦躁不安”等更通用的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或《沪江在线词典》的原始释义。
《慌急列》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人们匆忙、慌乱的样子。
《慌急列》由“氵(三点水)”、“攵(攴旁)”、“列(纟)”三个部首组成。
拆分成笔画分别为:氵(3画)+ 攵(5画)+ 列(6画)= 14画。
《慌急列》最早出自于《史记·项羽本纪》,被用来形容项羽在樊城之战忙乱不堪的形象。
在繁体字中,《慌》的“氵”字旁变为“水”字旁,成为“憇”。《急》与简体字相同,而《列》的“幺”字旁变为“糸”。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慌急列》的“慌”字是用“㫃”字形代替现代的“亡”字旁,表示匆忙、忙碌的样子;而“列”字右边会加上“刂”字旁,形成“斸”字形,表示要劈开挥动的动作。
1. 他赶来的时候满头大汗,一副慌急列的模样。
2. 面对突如其来的突发事件,他措手不及,显得慌急列觉。
3. 他在演讲时临场忘词,慌得一塌糊涂,整个人都慌急列。
1. 慌忙列队
2. 急慌慌
3. 慌乱不堪
1. 匆忙
2. 忙乱
3. 慌张
1. 慢悠悠
2. 从容不迫
3. 镇定自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