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条目大纲。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八》:“案支费必有目,其创而增于前孰最重?蠹坏必有原,其积而至于今孰最深?广费因何论而兴?积坏至何事而见?今修復用何策是?欲樽约自何道始?二君负经济之学有閒矣,幸悉心科别其条会,而折诸理以对,覬于世有补焉。”
“条会”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tiáo huì,其核心含义为条目大纲,主要用于指代事物或论述的纲领性内容。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该词由“条”(分项、条目)和“会”(汇总、总括)组合而成,强调对复杂内容的系统性梳理与总结,常用于文献或论述中表示框架性结构。
出处与用法
元代刘壎在《隐居通议·文章八》中曾使用该词:“幸悉心科别其条会,而折诸理以对”,此处指通过分项归纳问题核心并提出解决方案。可见其多用于需要逻辑分类的语境,如政策分析、学术论述等。
现代适用性
当代使用较少,但在古文研究或特定专业领域(如文献学)中仍可能涉及,需结合具体上下文理解其细化含义。
《条会》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指规定、教训或者准则。它用于聚焦某种行动的方式、方法和规则,通常与组织、团队或机构的运作有关。
《条会》由两个部首组成:一是“丨”(shù,竖)部首,表示条状或笔画中一个垂直的直线;二是“月”(yuè,肉)部首,表示月亮的形状。根据部首的划分,共有5个笔画。
《条会》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起初用于形容书籍的分类和整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演变为表示规定、准则的意义。
《条會》(注意“會”字的写法不同于简体字“会”)是《条会》的繁体字形式。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条会》在古代可能会写作「條會」(條的意思为细长平直的东西)。
1. 这个组织的《条会》明确规定了每个成员应遵守的行为准则。
2. 作为团队的一员,我们都必须遵守公司内部的《条会》。
条框、会员、会议、规条等。
规定、规则、准则、章程、条规等。
自由、宽松、非规范、无准则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