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絜的意思、履絜的详细解释
履絜的解释
见“ 履洁 ”。
词语分解
- 履的解释 履 ǚ 鞋:西装革履。削足适履。 践踩,走过:履历(.个人的经历;.记载履历的文件)。履任。履险如夷(走在险峻的地方,像走在平坦的路上,喻身处险境而不畏惧,又喻安全地度过险境)。如履薄冰(身临其境)。
- 絜的解释 絜 é 量物体的周围长度;也泛指衡量:“度长絜大。” 古河名,古代中国黄河自孟津以北所分的九条支流之一。 絜 é 古同“洁”,干净。 廉洁。 明亮。 修整;修饰。 笔画数:; 部首:糸;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履絜”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文言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释义
- 词义:同“履洁”,指躬行廉洁之道,或保持品行高洁。其中“履”为动词,意为践行、履行;“絜”通“洁”,指洁净、廉洁。
- 结构:由“履”(半包围结构)和“絜”(上下结构)组成,属于复合词。
2.引证与用法
- 该词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楚人屈原,含忠履洁。”此处“履洁”强调屈原践行忠贞廉洁的品德。
- 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古籍或对古典文学的解析中。
3.相关扩展
- “履”的常见含义:在古汉语中,“履”既可指鞋子(如“削足适履”),也可表示实践、经历(如“履行”“如履薄冰”)。
- 近义表达:现代汉语中类似含义可用“廉洁自律”“修身洁行”等表述。
4.注意事项
- 由于该词权威文献记载较少,且网络资料(如-3)权威性较低,建议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确认细节。
若需深入探究,可结合屈原作品或汉代以降的儒家经典,了解“履洁”在具体语境中的文化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二
履絜
履絜(lǚ jié)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火和糸。它的笔画数为16画。履的部首为⾁(⾖),意为鸟脚印和人的脚步,表达了步行的意思;绝的部首为⾁(⾖),意为纤维。履絜从字形上看,是在履下面加一个绝字。
履絜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籍《左传·襄公二十年》中。在古代,它是指用来系鞋带的绳子,也可以泛指束缚、约束。履绝绳,络带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言行谨慎有礼,步履稳健。
履絜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屐絜。在古时候,履的写法没有太多变化,属于繁体字中坚持使用的字符。绝的古代写法为綟,表示一个人蹑厉行走的样子。而络则古代写法为络,表示绳子缠绕的样子。
以下是一些履絜的例句:
1. 祖先秉持着履絜的精神,留下了一条廉洁自律的道路。
2. 他们必须要履絜自己的言行,以作为榜样来引领他人。
3. 企业领导者应当履絜行事,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以下是一些关于履絜的组词:
履行、絜莫之伦、绝不履同、履历、束絜、带絜
以下是履絜的一些近义词:
履行、恪守、奉行、守约
以下是履絜的一些反义词:
放纵、不拘一格、违约、无底线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