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箭接一箭。《新五代史·杂传八·王晏球》:“ 晏球 先至水次,方坐胡牀指麾,而 都 众掩至, 晏球 与左右十餘人连矢射之, 都 众稍却。”
(2).犹连珠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老饕》:“ 邢德 , 泽州 人,緑林之杰也,能挽强弩,发连矢,称一时絶技。”参见“ 连珠箭 ”。
"连矢"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连续发射箭矢(动词性用法) 该义项源自古代军事与狩猎场景,《列子·汤问》记载纪昌学射时"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体现连续射箭的精准技艺。此用法强调动作的连贯性,常见于描述古代弓箭手技艺高超或战争场景中密集射击战术。
二、连弩所用之箭(名词性用法) 特指中国古代兵器"连弩"配备的专用箭矢,《墨子·备高临》记载守城器械"连弩机"使用特制箭矢实现连续发射功能。据《武备志》记载,这类箭矢较常规箭支短而重,尾部设计便于机械装填,三国时期诸葛亮改进的"元戎弩"可连发十矢,其配套箭支即称"连矢"。
注:本文释义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21年修订版)第5卷第832页、《中国古代兵器图鉴》(中华书局,2019年)第174页。由于古代典籍电子化限制,建议查阅纸质文献获取完整释义。
“连矢”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ián shǐ,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解析:
字面解释:
引申比喻:
在现代语境中,常比喻连续不断的攻击、责骂或批评。例如形容言辞犀利、攻势密集的场景()。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献扩展,可参考来源网页中的《新五代史》《聊斋志异》等具体段落()。
榜歌辨复並耕草菅萴子钞暴赤刀蠢侪次印村邑搭搭撒撒大方怛化骀背鹤发颠来播去低首短篷封词风检風災府廨概尚涵溶黄霉天嘉爵郊岁鯨罟惊雷矜肃九京窭国沮泽空炮来龙儿兰烬理剧剸繁临时施宜漏名梦见门下省庞杂漰湃罴卧青玉牒鹊瑞缺心眼儿人中龙虎日久年深十二监嵩洛俗讲同生死共存亡讬钵瓦砖薇藿齆鼻头武装工作队下第香洞巷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