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低头。恭顺貌。《史记·平準书》:“而富商大贾或蹛财役贫,转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 唐 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状》:“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
(2).低头。羞愧貌。 明 张萱 《疑耀·三十六奉朝请》:“ 陶宏景 与从兄书:仕宦四十左右,作尚书郎……余今将五十矣,始作尚书郎,仰望古人,殊为低首。”
(3).低头。折服貌。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十:“有妇人女子,村氓浅学,偶有一二句,虽 李 、 杜 復生,必为低首者。”
(4).低头。亦指佩服。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此老生平著述,全是一时火气,不许今人低首古人,何尝为解经讲学起见。”
“低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低头”,但根据具体语境可引申出不同的情感或态度。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低首”字面意为“低下头”,通常用于描述人在特定情绪或情境下的动作,如谦虚、屈服、惭愧等。
恭顺貌
表示对他人的尊敬或顺从。例如《史记·平准书》记载:“封君皆低首仰给”,描述权贵低头依赖他人供给的状态。
羞愧貌
体现因过错或不足而产生的羞惭。明代张萱在《疑耀》中提到陶宏景自叹“仰望古人,殊为低首”,表达对自身成就的惭愧。
折服貌
指因他人能力或观点而心服。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记载,即使李白、杜甫复生,也会为某些诗句“低首”,突显对才华的钦佩。
佩服或谦逊
清代陈康祺《郎潜纪闻》用“不许今人低首古人”形容对前人成就的敬服。
“接友人书……那低首敛眉徐徐退去的,是无声的歌,无字的思考。”
(通过低头动作隐喻内敛的思绪)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典故,可查阅《史记》《随园诗话》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