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词的意思、封词的详细解释
封词的解释
上奏天神的奏章。 唐 卢仝 《月蚀诗》:“封词付与小心风,颰排閶闔入紫宫,密邇玉几前擘坼,奏上臣 仝 顽愚胸。”
词语分解
- 封的解释 封 ē 密闭,使跟外面隔绝:封闭。密封。封口。封存。封条。封贮。封面。封底。封锁。封顶。冰封雪飘。封山育林。 用来装信、钱等物的纸套:信封。赏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封侯。封君(领有封地
- 词的解释 词 (詞) í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词汇。词书。词典。词句。词序。词组。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词。演讲词。誓词。词章。词律(文词的声律)。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
专业解析
“封词”是一个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主要出现在古代或特定语境中。其含义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解释:
-
本义:奏章结尾的固定用语
- 在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奏章、表文)时,在结尾处常会使用一些固定的、表示恭敬和结束的套语,这些套语被称为“封词”。它标志着奏章正文的结束和上呈行为的完成。
- 含义核心: 指臣子奏章末尾表示恭敬结束的固定词语或套语。
- 来源依据: 此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对“封词”的收录和解释。例如,《汉语大词典》释为“上奏章的结束语”。
-
引申义:书信结尾的套语
- 由奏章结尾的套语引申而来,有时也可泛指一般书信末尾表示敬意和结束的固定用语,如“谨启”、“此致敬礼”、“顿首”等。
- 含义核心: 泛指书信末尾表示结束和敬意的固定格式用语。
- 来源依据: 此引申义在部分辞书(如《辞源》)及研究古代文书、书信体例的文献中有所体现。
-
例证
- 唐代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诗序》中有“封词”的用法:“……命下之日,蹈舞争先。臣等备位谏垣,亲承德音。封词既毕,拜首而退。” 这里的“封词”即指奏章结尾的套语。
- 来源依据: 王维诗文原典是理解该词在具体语境中用法的重要例证。
-
现代使用
- 在现代汉语中,“封词”一词已非常罕见,其功能已被更具体的词语(如“结束语”、“落款”、“敬辞”)或直接使用具体的结束语所取代。它主要出现在研究古代文书制度、历史文献或引用古籍的场合。
“封词”主要指古代臣子奏章末尾表示恭敬结束的固定套语,后亦可引申指书信末尾的结束敬语。它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语境色彩的词汇,现代已极少使用。其权威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辞源》等经典辞书,以及包含该词的古籍原文(如王维作品)。
网络扩展解释
“封词”一词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
成语含义(言论限制)
指言辞、文章等被禁止或限制传播的现象。由“封”(封闭/限制)和“词”(言论)构成,源于古代统治者对言论的管控,常见于描述政治敏感话题中的审查、网络封锁等场景。例如:“社交媒体上部分话题因涉及敏感内容被封词。”
-
古代文献含义(奏章)
指上奏天神的文书,属于古代宗教或祭祀用语。唐代诗人卢仝《月蚀诗》中“封词付与小心风”即为此意。
补充说明:
- “封”字本义为聚土种树划定疆域(),后衍生出封闭、赐封爵位等含义()。
- 现代语境下,“封词”多用于第一种含义,第二种则多见于古籍或特定历史研究。
如需进一步辨析,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具体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拜府百罗闭合电路碧胫宾旅播徙不怜悧城下之盟笞箠吃虎胆掉头东使端懿多马凤笙奉祀丰养高俎孤轮幻躯灰扑扑奬叙角招解散髻及今劲道静智久束湿薪琨瑶懒怠两苏黎地楼舡军陋谬漉网名高难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怒猊渴骥袍仗片云遮顶平旷聘任普徧千长挈瓶之智情志杀剁折本傥恍贪力田丁慰情胜无文辉温濡瞎猫碰死耗子相进饷运小木歇眼西府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