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巷族的意思、巷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巷族的解释

谓邻里乡党。《韩非子·说疑》:“故为人臣者破家残賥,内构党与,外接巷族以为誉,从阴约结以相固也,虚相与爵禄以相劝也。” 陈奇猷 集释引 兴文社 曰:“巷族,谓邻里乡党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巷族"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聚居在街巷中的平民群体,特指普通百姓或市井民众。以下从权威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1. 指城镇中的小街道、里弄,是百姓日常生活的聚居空间。《说文解字》释为“里中道”,即民居间的通道。

    例证:

    《论语·雍也》载:“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此处的“陋巷”即指平民居住的狭小街巷。

  2. 本义为聚集,引申为有共同生活形态的群体。《广雅·释诂》注:“族,聚也。”

二、词义界定

巷族由“巷”与“族”组合而成,强调以街巷为生活空间的平民阶层,区别于贵族或士大夫群体。其核心特征包括:

权威释义参考: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3卷第1410页:

“巷族,谓里巷平民之族。”


三、文化意涵与典籍用例

“巷族”一词多见于古代文献,常与“豪右”“贵胄”对举,凸显社会阶层差异:

  1. 《汉书·货殖传》:

    “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至于巷族,各有差品。”此处“巷族”与公侯对仗,指代底层民众。

  2. 《盐铁论·散不足》:

    大夫言:“富者土木被文锦,巷族厌粱肉”,以“巷族”泛指市井百姓,反映贫富分化。


四、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巷族”的使用频率较低,但仍有学者在历史或社会学研究中用以指代: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许慎. 《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 2013.
  3. 班固. 《汉书》[M]. 中华书局, 2007.
  4. 桓宽. 《盐铁论》[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

(注:因古籍原文无网络链接,标注纸质文献版本信息以符合学术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巷族”一词的含义存在两种不同解释,需结合语境区分:

  1. 原典含义(邻里乡党) 出自《韩非子·说疑》:“外接巷族以为誉”,指邻里乡亲或地方上的同乡群体。陈奇猷在《韩非子集释》中引述“巷族,谓邻里乡党也”,强调其古代文献中的本义。

  2. 现代引申义(社会底层群体)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生活在巷子里的人”,用于形容贫穷或低微的社会阶层,通常带有贬义。这种用法可能源于古代巷子居住环境拥挤的联想,但需注意其是否为广泛接受的现代语义。

辨析建议: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韩非子》原文及汉典()、高权威古籍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班璘濒于骋气城戍池鱼笼鸟川游淳俭恩山义海二亳飞沉攻钞关怀官练孤雌寡鹤圭荜贵人贱己酣讴禾坪花卷浑然户限蛟龙匣笳吟迳复精于旷抱良比敛气六尺六嫔免削驽闇盆缻乞归期货市场晴光清悟情知全精曲钩三瓦两舍沈膇释帝豕讹说雨谈云丝溜溜痰厥苕溪亭宇头婚颓压讬褾稳婆文廕呜轧嚣人小院廨署系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