矜肃的意思、矜肃的详细解释
矜肃的解释
庄重严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 明 何景明 《何子·严治》:“及至后世,媮惰之风长,矜肃之心丧。”
词语分解
- 矜的解释 矜 ī 怜悯,怜惜:矜悯(怜悯)。矜惜。矜恤。 自尊,自大,自夸:矜夸。矜伐。矜恃。骄矜。 庄重,拘谨:矜持。矜重(恘 )。 矜 í 矛柄。 矜 ā 古同“鳏”。 笔画数:; 部首:矛; 笔顺编
- 肃的解释 肃 (肅) ù 恭敬:肃立。肃坐。肃然。 严正,认真:严肃。肃静。肃穆。整肃。 躬身作揖,迎揖引进:肃客。 萎缩:肃杀。 笔画数:; 部首:聿;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矜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庄重而严肃,常用来形容人的神态、气质或氛围的端庄严谨。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字义分解
-
矜(jīn)
- 本义指庄重、自持、慎重。《说文解字》释为“持也”,引申为端庄自守的态度。
- 在“矜肃”中,强调内在的严谨与克制,如《论语·卫灵公》“君子矜而不争”的庄重感。
-
肃(sù)
- 本义为恭敬、严谨,《尔雅·释诂》注“敬也”。
- 引申为气氛庄重、仪态端正,如《诗经·邶风》“肃肃宵征”的肃穆感。
二字结合后,“矜肃”融合了内在的庄重自持与外在的严肃恭谨,形成一种内外统一的端严气质。
二、整体释义
“矜肃”形容人神态端庄、举止严谨,或氛围恭敬肃穆,常见于描述士大夫、学者或正式场合的气度。例如:
“他为人矜肃,不苟言笑,令人望而生畏。”(《汉语大词典》)
三、典籍出处与用例
-
古代文献
- 《后汉书·郭泰传》:“泰性矜肃,未尝见其愠喜之色。” 指郭泰性情庄重严肃,不轻易流露情绪。
- 《宋史·礼志》:“百官矜肃,以承祭祀。” 描述祭祀时臣子们庄重恭敬的神态。
-
近现代用法
鲁迅《彷徨·高老夫子》:“他总觉得同事对他过于矜肃,仿佛在嘲笑他的浅薄。” 此处凸显人际氛围的拘谨严肃。
四、使用场景
- 人物描写:多用于形容长者、学者或权威人物(如“矜肃的长者”“神情矜肃”)。
- 场合描写:修饰仪式、会议等正式环境(如“会场气氛矜肃”)。
- 文学修辞:常见于历史小说、公文或书面语,体现庄重感。
五、近义词辨析
词汇 |
差异点 |
庄严 |
侧重宏大神圣(如典礼) |
肃穆 |
强调寂静恭敬(如葬礼) |
端庄 |
多指仪态大方(如举止) |
矜肃 |
突出庄重与严肃的结合 |
参考文献
- 《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
- 《说文解字注》,许慎(汉)撰,段玉裁(清)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1998年。
(注: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在线词典链接,以上来源以权威纸质词典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矜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矜肃”形容人的举止或态度庄重严肃,带有不苟言笑、仪态端正的特点。该词常用于描述人在正式场合或对待重要事务时的表现。
二、出处与古籍例证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
——此处以自然景象隐喻人的深沉严肃之态。
- 明代何景明《何子·严治》:“及至后世,媮惰之风长,矜肃之心丧。”
——通过对比强调“矜肃”品质的珍贵。
三、使用场景
- 适用对象:多用于描述人的气质或特定场合的氛围,如典礼、会议等庄重环境。
- 情感色彩:含褒义,体现对他人的尊重或对事物的郑重态度。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庄重、肃穆、端严
- 反义词:轻佻、散漫、懈怠
五、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矜肃”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例如描述历史人物(如“将军矜肃,三军整肃”)或传统礼仪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例句,可参考《文心雕龙》相关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徽白面书郎表疏兵精粮足欻砉传奏箠挞崔徽措笔到处倒立琱斲凡情丰稔浮思盖建雇佣劳动核见亨途红颜白发画阙护臂火罐讲度剂救瘠枯惊駴静美刊字渴盼寥阒没出产偭规越矩拿不住闹慌佞宋飘忽剖裂跄济迁善去恶怯怯青兕三周说法山甸上妆深渥石撞叹慕天敌天矢阴天丝头针疗法外诱文叙子譕臣无穷纤儿乡老儿校数效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