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风的意思、信风的详细解释
信风的解释
[trade wind] 在赤道两边的低层大气中,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这种风的方向很少改变
详细解释
(1).随时令变化,定期定向而至的风。 唐 于鹄 《舟中月明夜闻笛》诗:“浦里移舟候信风,芦花漠漠夜江空。”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自 白沙 泝流而上,常待东北风,谓之信风。”如:二十四番花信风。
(2).在低空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地区的风。北半球盛行东北信风,南半球盛行东南信风。 晋 法显 《佛国记》:“汎海西南行,得冬初信风,昼夜十四日,到 师子国 。”
(3).任随风力。犹言随风。 唐 元稹 《有鸟》诗之十一:“驱去驱来长信风,暂託栋樑何用喜!” 明 高攀龙 《三时记》:“午后,余五人共载而泛,张布颿信风所之,甚见气象。”
词语分解
- 信的解释 信 ì 诚实,不欺骗:信用。信守。信物。信货。信誓旦旦。 不怀疑,认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 崇奉:信仰。信徒。 消息:信息。杳无音信。 函件:信件。信笺。信鸽。信访。 随便,放任:信手(随手
- 风的解释 风 (風) ē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 * 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
专业解析
信风(Trade Wind)是指地球低纬度地区稳定出现的定向风系,具有规律性强、风向少变的特点。其命名源于古代航海时期,商船常借助这种可靠的风力进行贸易活动,"信"字即取"守信用、定期而至"之意。
一、核心定义与特征
- 地理范围:主要分布于赤道两侧的南北纬5°–25°之间,北半球为东北风向,南半球为东南风向。
- 稳定性:因地球自转和大气环流影响,风向常年稳定,风速适中(约3–4级),是航海时代跨洋贸易的重要动力来源。
- 气候作用:信风驱动暖湿气流向赤道辐合,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其背风坡则易产生干旱区(如撒哈拉沙漠)。
二、词源与科学机制
- "信"字释义:汉语中"信"本义为言语真实(《说文解字》),引申为"守约、可靠"。因该风系每年固定季节出现,助力商船定期往返,故被命名为"信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 气象成因:赤道受热上升的气流在高空向两极运动,受科里奥利力影响发生偏转,于副热带高压下沉后吹向赤道,形成闭合环流(哈德莱环流)。
三、权威文献佐证
- 《辞海》(第七版):"信风"词条明确其作为行星风系的组成部分,强调其与地球三圈环流的关联性(ISBN 978-7-5326-4790-6)。
- 中国气象局官网指出:信风带是沃克环流的关键驱动力,对厄尔尼诺现象有直接影响(来源:中国气象局气象百科)。
- 《地理学名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定义信风为"低层大气中从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低压带的定向风"(科学出版社,ISBN 978-7-03-044148-4)。
知识延伸:信风与西风带共同构成全球风系骨架,其强度变化可引发太平洋海温异常(如拉尼娜事件),对农业、渔业产生连锁影响。
网络扩展解释
信风是地球大气环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义和特征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总结如下:
1.基本定义
信风指在赤道两侧的低层大气中,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的稳定气流。其风向和强度具有显著规律性,因“守信”特性而得名。
2.形成原因
- 源于副热带高压带向赤道低气压带的气流运动,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科里奥利力)影响,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 气压带会随季节南北移动,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但风向本身保持稳定。
3.别称与历史背景
- 贸易风:因古代航海者利用其规律性跨洋贸易得名。
- 中文古籍中的“信风”原指季候风(如定期出现的东南风),与现代气象学专指的热带信风含义不同。
4.影响与应用
- 增强热带风暴:信风携带的水汽和能量可加剧飓风等天气系统的强度。
- 航海利用:历史上帮助商船横渡大洋,如大西洋三角贸易航线。
- 气候影响:控制热带地区的干湿季变化,例如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干燥气候与信风下沉气流相关。
信风的稳定性和规律性使其成为气象学与人类活动的重要研究对象。其科学定义结合了大气环流机制与历史实践,体现了自然规律与人文需求的交织。
别人正在浏览...
隘陋白兔公子板画班妾藏舟辰仪楚相嗒尔凋疏禘礼狄香洞敞風風魔魔讽说隔外号躃合数恢愕毁化俭礼翦钱椒柏酒记词街头碣子鸡毛掸子景趣浸提劲阴客冢鸣驹拿唐牛埭怒猊攀翫仆质芡实奇牙曲惠软乎乎爇榇三秦三言两语骚人体施乐世异时移綀服锁鑐踏斗他乡题花偷俗脱网暡曚武昌剩竹五经库襄王梦县太君小指头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