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怒猊的意思、怒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怒猊的解释

愤怒的狮子。形容笔势或文风遒劲。《新唐书·徐诰传》:“尝书二十四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驥奔泉’云。”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 陈维崧 ﹞《贺新郎·席上呈芝鹿先生》:‘话到英雄方失志,老鶻飞来杰杰……’笔势亦如怒猊俊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怒猊是汉语中一个富有意象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发怒的狮子,常用于形容气势凶猛、威猛刚烈的状态。该词由“怒”(愤怒)与“猊”(狻猊,即狮子)组合而成,属书面语中的典雅表达。其具体释义与用法如下:


一、字义解析与核心意象

  1. 猊的本义

    “猊”源自“狻猊”(suān ní),是中国古代对狮子的别称。据《汉语大词典》记载,狻猊最早见于《尔雅·释兽》,被视为传说中的猛兽,后成为狮子的代称。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怒猊的比喻义

    词中“怒”强化了狮子的野性与力量,整体喻指暴烈、威猛之态。如唐代书法理论家形容笔势“若怒猊抉石,渴骥奔泉”(《宣和书谱》),以怒狮撬石比喻书法刚劲有力、气势磅礴。

    来源:《宣和书谱》(宋代书画著录文献)


二、文学与艺术中的引申应用

  1. 艺术表现手法

    在传统书画评论中,“怒猊”象征雄强奔放的风格。例如清代文人评怀素草书“如怒猊惊雷”,强调其线条的爆发力与动态张力。

    来源:《艺概》(刘熙载著,清代艺术理论著作)

  2. 文学修辞意象

    古典诗文常借“怒猊”渲染场景的激烈感。如明代《徐霞客游记》描写激流:“水石相搏,声若怒猊咆哮”,以狮吼喻水石撞击之声威。

    来源:《徐霞客游记》(明代地理名著)


三、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怒猊”承载了传统文化中对狮子的双重认知:


结论

“怒猊”一词凝练了狮子的凶猛意象,既用于具象描述猛兽之态,亦升华至艺术、文学中的美学符号,其权威释义可溯至《汉语大词典》及历代经典文献,体现了汉语词汇的深厚文化积淀。

网络扩展解释

“怒猊”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nù n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二、典故与出处

  1. 《新唐书·徐诰传》
    记载徐诰的书法风格被描述为“怒猊抉石,渴驥奔泉”,意为像愤怒的狮子抓裂石头、饥渴的骏马奔向泉水,比喻其书法刚劲奔放。

  2. 清代文学引用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用“怒猊俊鶻”形容陈维崧的词风,进一步扩展了该词在文风上的应用。


三、用法示例


四、相关成语


五、总结

“怒猊”兼具具象与抽象含义,既可描绘狮子的凶猛姿态,又广泛用于艺术评论和文学修辞,是汉语中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如需更详细典故分析,可参考《新唐书》或书法鉴赏类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鏖糟拔钉白璧微瑕败家相比肩民驳斥常设酬功串夷纯良德言防録奉辞忿性公使钱郭巾郭泰碑铭肩带狡扇进折积愚居经剧院考工记刻盩廓大镜两碍六采録民美姿姿鸣天鼓南苑凝念排偶勤练诠第桡曲绕远儿热汤赛例三寿搔头抓耳沙沙声十事水牛思干竦敬题榜投置退败托天宛妙威压违义五疵鼯猱霄壤之别嬉宕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