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愤怒的狮子。形容笔势或文风遒劲。《新唐书·徐诰传》:“尝书二十四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驥奔泉’云。”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 陈维崧 ﹞《贺新郎·席上呈芝鹿先生》:‘话到英雄方失志,老鶻飞来杰杰……’笔势亦如怒猊俊鶻。”
“怒猊”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nù n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新唐书·徐诰传》
记载徐诰的书法风格被描述为“怒猊抉石,渴驥奔泉”,意为像愤怒的狮子抓裂石头、饥渴的骏马奔向泉水,比喻其书法刚劲奔放。
清代文学引用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用“怒猊俊鶻”形容陈维崧的词风,进一步扩展了该词在文风上的应用。
“怒猊”兼具具象与抽象含义,既可描绘狮子的凶猛姿态,又广泛用于艺术评论和文学修辞,是汉语中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如需更详细典故分析,可参考《新唐书》或书法鉴赏类文献。
怒猊(nù ní)是一个成语,形容猛烈的怒气。猊即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它的样子像狮子,拥有狮子的威武和威严。
怒猊的部首为犬(quǎn),笔画数为20。
怒猊这个成语来源于《尚书》中的记载。旧时贤士忠臣会经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们心中的怒气,以表达自己对不公平和不正义的愤怒。
怒猊的繁体字为「怒猊」。
在古时,怒猊的写法可以是「怒狸」,这是因为古代人们将这种神兽形容为狸猫的形状。
他听了领导的批评后,脸上闪过一丝怒猊的神色。
巨怒、猛怒、愤怒
暴怒、大怒、发怒
喜笑、怡然、欢快
哀敬变脸编撰肸向陛奏不念旧恶哺糟啜醨缠裹蝉衣乘风转舵春焙寸赏打边鼓大气压貂褕法老枫墀辅治阁笔官治孤绝鼓石奸道鯨吼肌腴炬火隽气看场缆索履历片漫尔梅山谋新内地抢话千户齐断穹形秋明秋石人月圆肉翅虎伤暑上下浮动神龙失埶水床疏间贪得无厌讨论陶隐调拨价格痛自创艾外厉内荏微不足道无士马无章霞舒袭常缀琐犀槌薪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