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風的意思、信風的詳細解釋
信風的解釋
[trade wind] 在赤道兩邊的低層大氣中,北半球吹東北風,南半球吹東南風,這種風的方向很少改變
詳細解釋
(1).隨時令變化,定期定向而至的風。 唐 于鹄 《舟中月明夜聞笛》詩:“浦裡移舟候信風,蘆花漠漠夜江空。”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自 白沙 泝流而上,常待東北風,謂之信風。”如:二十四番花信風。
(2).在低空由副熱帶高氣壓帶吹向赤道地區的風。北半球盛行東北信風,南半球盛行東南信風。 晉 法顯 《佛國記》:“汎海西南行,得冬初信風,晝夜十四日,到 師子國 。”
(3).任隨風力。猶言隨風。 唐 元稹 《有鳥》詩之十一:“驅去驅來長信風,暫託棟樑何用喜!” 明 高攀龍 《三時記》:“午後,餘五人共載而泛,張布颿信風所之,甚見氣象。”
詞語分解
- 信的解釋 信 ì 誠實,不欺騙:信用。信守。信物。信貨。信誓旦旦。 不懷疑,認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 崇奉:信仰。信徒。 消息:信息。杳無音信。 函件:信件。信箋。信鴿。信訪。 隨便,放任:信手(隨手
- 風的解釋 風 (風) ē 空氣流動的現象。氣象學特指空氣在水平方向的流動:風向。風速。風級。風險。風波(喻糾紛或亂子)。風雨如磐(a.指風雨不斷,天色黑暗,給人以重壓的感覺;b.喻 * 或境地艱難)。風花雪月
專業解析
信風(Trade Wind)是指地球低緯度地區穩定出現的定向風系,具有規律性強、風向少變的特點。其命名源于古代航海時期,商船常借助這種可靠的風力進行貿易活動,"信"字即取"守信用、定期而至"之意。
一、核心定義與特征
- 地理範圍:主要分布于赤道兩側的南北緯5°–25°之間,北半球為東北風向,南半球為東南風向。
- 穩定性:因地球自轉和大氣環流影響,風向常年穩定,風速適中(約3–4級),是航海時代跨洋貿易的重要動力來源。
- 氣候作用:信風驅動暖濕氣流向赤道輻合,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其背風坡則易産生幹旱區(如撒哈拉沙漠)。
二、詞源與科學機制
- "信"字釋義:漢語中"信"本義為言語真實(《說文解字》),引申為"守約、可靠"。因該風系每年固定季節出現,助力商船定期往返,故被命名為"信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 氣象成因:赤道受熱上升的氣流在高空向兩極運動,受科裡奧利力影響發生偏轉,于副熱帶高壓下沉後吹向赤道,形成閉合環流(哈德萊環流)。
三、權威文獻佐證
- 《辭海》(第七版):"信風"詞條明确其作為行星風系的組成部分,強調其與地球三圈環流的關聯性(ISBN 978-7-5326-4790-6)。
- 中國氣象局官網指出:信風帶是沃克環流的關鍵驅動力,對厄爾尼諾現象有直接影響(來源:中國氣象局氣象百科)。
- 《地理學名詞》(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定義信風為"低層大氣中從副熱帶高壓帶吹向赤道低壓帶的定向風"(科學出版社,ISBN 978-7-03-044148-4)。
知識延伸:信風與西風帶共同構成全球風系骨架,其強度變化可引發太平洋海溫異常(如拉尼娜事件),對農業、漁業産生連鎖影響。
網絡擴展解釋
信風是地球大氣環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定義和特征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總結如下:
1.基本定義
信風指在赤道兩側的低層大氣中,北半球吹東北風、南半球吹東南風的穩定氣流。其風向和強度具有顯著規律性,因“守信”特性而得名。
2.形成原因
- 源于副熱帶高壓帶向赤道低氣壓帶的氣流運動,受地球自轉偏向力(科裡奧利力)影響,北半球右偏成東北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風。
- 氣壓帶會隨季節南北移動,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但風向本身保持穩定。
3.别稱與曆史背景
- 貿易風:因古代航海者利用其規律性跨洋貿易得名。
- 中文古籍中的“信風”原指季候風(如定期出現的東南風),與現代氣象學專指的熱帶信風含義不同。
4.影響與應用
- 增強熱帶風暴:信風攜帶的水汽和能量可加劇飓風等天氣系統的強度。
- 航海利用:曆史上幫助商船橫渡大洋,如大西洋三角貿易航線。
- 氣候影響:控制熱帶地區的幹濕季變化,例如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幹燥氣候與信風下沉氣流相關。
信風的穩定性和規律性使其成為氣象學與人類活動的重要研究對象。其科學定義結合了大氣環流機制與曆史實踐,體現了自然規律與人文需求的交織。
别人正在浏覽...
扒車把捉北京林業大學比音不世之業彩鳳朝名市利晨嬰齒頰挂人醇駁媰孀竄跑帶擕點酥娘朏晨封靈縫線該死戆騃高節清風姑娘兒盍戠胡袋漸台矯情飾行讦讦接着祭厲旌罕兢兢乾乾精力荊卿競秀巨川匡宋雷祖兩梁冠彌山亘野牧羣醲醅嗙喻起奪瓊奴绮習桑婦石埭獅吼堂時運睡夢四馬攢蹄唆教突黑晩快邊蓊薆溫濡戊戌六君子鮮脆暹耽香火不絕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