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粗麻服。 宋 姜夔 《湘月》词序:“坐客皆小冠綀服。”
“綀服”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ū fú,其基本含义为粗麻制成的衣服。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根据权威词典解释,綀服指用粗麻布制作的服饰。这种材质在古代常用于制作日常或简朴的服装,与精细的丝绸、锦缎等形成对比。
文学例证
宋代词人姜夔在《湘月》词序中写道:“坐客皆小冠綀服。” 这一描述反映了綀服在宋代文人雅集或日常场合中的使用,可能体现了一种朴素、自然的审美倾向。
相关辨析
文化背景
粗麻服饰在古代多与平民或隐士生活相关,可能用于表现人物淡泊、清贫的形象。姜夔词中的“小冠綀服”便传递了这种意境。
若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服饰类词语(如袀服、衵服等),可参考相关文献或权威辞书。
《綀服》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使用细丝、细线、金丝等缠绕,装饰衣物或物件。
《綀服》的部首是“糸”(绳)和“衣”(衣服),总共有17个笔画。
《綀服》的来源是出自《尔雅·释衣》:“缠绕之细线也,用以束缚自裁之袴。”意为用来装饰衣物并束缚紧身裤子的细线。
《綀服》的繁体字为「繻服」。
在古代,字形常常有变化,《綀服》也不例外。以清代《康熙字典》的字形来看,其形状为“糸”(绳)上方是“月”形,下方是“衣”(衣服)。
1. 她技艺娴熟地将金丝綀服在礼服上,使其更加华丽。
2. 这幅画作上的花纹都是用细线綀服而成的。
1. 丝綀:用丝细线装饰衣物。
2. 綀绣:用丝细线绣制花纹。
3. 綀修:用丝细线修补。
1. 缀饰:装饰衣物或物件,以增添美观。
2. 手工编织:用手工方法结合各种材料编制,形成奇特花纹或装饰。
素服:不经过装饰、不精雕细琢的衣物,通常指丧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