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周 国都 镐京 。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西。 周平王 东迁 洛邑 ,因称 镐京 为“西镐”。后亦用以泛指国都。 唐 韩休 《驾幸华清宫赋》:“素秋归兮元冬早,王是时兮出 西镐 。” 唐 皎然 《岘山送裴秀才赴举》诗:“王师出 西镐 ,虏寇避 东平 。”
“西镐”是一个具有历史地理和引申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本义
指西周时期的都城镐京,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洛阳)后,原都城镐京被称为“西镐”。
例句:唐代韩休《驾幸华清宫赋》中“王是时兮出西镐”,即以“西镐”代指都城。
引申义
后演变为国都的泛称,如唐代皎然诗句“王师出西镐”,用“西镐”象征国家政治中心。
部分非权威资料提到“西镐”可比喻偏激、极端的言行(如)。但此用法在主流典籍中未见明确记载,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用,建议优先采用历史地理含义。
“西镐”主要用于历史文献和诗词中,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若涉及古代都城或国家象征,则取地理含义;若出现比喻用法,需结合权威出处进一步验证。
西镐是一个汉字词语,有多个意思。
西镐的部首是阝,总共有20个笔画。
西镐这个词的来源有两个部分组成:西和镐。
西镐的繁体字为「西鎬」。
古时的汉字写法和现在有所不同。西镐的古汉字写法为「西鎬」。
1. 我们今天参观了大明宫,看到了古代用来祭祀神灵的西镐。
2. 那把西镐是由青铜制成的。
西镐与其他词语的组合有:西方、镐头。
西镐的近义词包括:西炉、西砧。
西镐的反义词是东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