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周 國都 鎬京 。故址在今 陝西省 西安市 西。 周平王 東遷 洛邑 ,因稱 鎬京 為“西鎬”。後亦用以泛指國都。 唐 韓休 《駕幸華清宮賦》:“素秋歸兮元冬早,王是時兮出 西鎬 。” 唐 皎然 《岘山送裴秀才赴舉》詩:“王師出 西鎬 ,虜寇避 東平 。”
“西鎬”是一個具有曆史地理和引申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本義
指西周時期的都城鎬京,位于今陝西省西安市西郊。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洛陽)後,原都城鎬京被稱為“西鎬”。
例句:唐代韓休《駕幸華清宮賦》中“王是時兮出西鎬”,即以“西鎬”代指都城。
引申義
後演變為國都的泛稱,如唐代皎然詩句“王師出西鎬”,用“西鎬”象征國家政治中心。
部分非權威資料提到“西鎬”可比喻偏激、極端的言行(如)。但此用法在主流典籍中未見明确記載,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用,建議優先采用曆史地理含義。
“西鎬”主要用于曆史文獻和詩詞中,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若涉及古代都城或國家象征,則取地理含義;若出現比喻用法,需結合權威出處進一步驗證。
西鎬是一個漢字詞語,有多個意思。
西鎬的部首是阝,總共有20個筆畫。
西鎬這個詞的來源有兩個部分組成:西和鎬。
西鎬的繁體字為「西鎬」。
古時的漢字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西鎬的古漢字寫法為「西鎬」。
1. 我們今天參觀了大明宮,看到了古代用來祭祀神靈的西鎬。
2. 那把西鎬是由青銅制成的。
西鎬與其他詞語的組合有:西方、鎬頭。
西鎬的近義詞包括:西爐、西砧。
西鎬的反義詞是東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