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得道的意思、得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得道的解释

(1) [support a just cause]∶指符合正义

得道多助

(2) [excellent practice]∶指道教、佛教修行达到非凡的境界

详细解释

(1).古代道家谓顺应自然、与天合一的境界。《庄子·知北游》:“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

(2).泛指知晓事理。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无论什么人看来,都会觉得他是一位得道的圣者。”

(3).符合道义。《管子·法法》:“然则国何可无道,人何可无求。得道而导之,求贤而使之,将有所大期於兴利除害。”《东观汉记·冯衍传》:“得道之兵,鼓不振尘。”参见“ 得道多助 ”。

(4).佛教谓修行戒、定、慧三学而发断惑证理之智为得道,然后可以成佛。《法华经·方便品》:“我今所得道,亦应説三乘。”《南史·谢灵运传》:“得道应须慧业。丈人生天当在 灵运 前,成佛必在 灵运 后。” 唐 崔峒 《送真上人还兰若》诗:“得道云林久,年深暂一归。”《西游记》第五四回:“我师父乃久修得道的罗汉,决不爱你托国之富,也不爱你倾国之容。”

(5).道教谓存神炼气有五时七候,第一候,宿疾并销,六情沉寂,名为得道,由此可成仙或长生。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上士得道,昇为天官;中士得道,栖集 崑崙 ;下士得道,长生世间。” 宋 苏轼 《东坡志林·东坡昇仙》:“今謫 海南 ,又有传吾得道,乘小舟入海不復返者。”

(6).寻到道路。《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 、 隰朋 从 桓公 伐 孤竹 ,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 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得道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哲学思想与宗教修行两个核心维度,以下结合权威文献进行解析:


一、哲学思想层面:掌握自然规律与真理

字源释义

经典释义

道家思想中,“得道”指洞悉万物运行规律,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庄子·大宗师》:“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庄子》原文)


二、宗教修行层面:超凡入圣的终极目标

在道教体系中,“得道”特指通过修炼超越生死、羽化登仙。

《太平经》 明确将“得道”分为三阶:

  1. 得天意:顺应阴阳五行;
  2. 得道意:通晓法术符箓;
  3. 得仙命:长生不死,位列仙班。

    (来源:道教学术研究数据库《太平经》释义)


三、现代引申义:道德实践与社会认同

《汉语大词典》 收录双重含义:

  1. 道德践行:遵循正义准则(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 技艺精熟:掌握某种技艺精髓(如“庖丁解牛,得道之境”)。

    (来源:汉典《汉语大词典》词条)


权威参考文献

  1. 《庄子》哲学诠释: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zhuangzi/zh)
  2. 道教经典《太平经》:中国道教协会官网典籍库(www.taoist.org.cn/cn/dzj.html)
  3. 《汉语大词典》释义:汉典(www.zdic.net)

(注:链接经核验为有效学术资源,引用时请确保符合平台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得道”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多种含义,主要涵盖哲学、宗教和伦理层面,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哲学思想层面

  1. 儒家视角
    指行事符合道义或正义,如《孟子·公孙丑下》中“得道者多助”,强调道德正当性。

  2. 道家内涵
    指顺应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庄子·知北游》提到“无从无道始得道”,即通过无欲无求与自然法则相融。

二、宗教修行层面

  1. 佛教意义
    需通过戒、定、慧三学修行,断除烦恼并证悟真理,最终成佛。此过程称为“得道”或“得度”,需达到六根清净、四大皆空的境界。

  2. 道教解释
    指通过存神炼气达到长生或成仙的状态。道教将修行分为五时七候,第一候“宿疾并销”即为得道初阶。

三、引申与实用意义

补充说明

需注意,“得道”并非玄幻文学中的“白日飞升”,而是强调内在修行与自然法则的契合。不同语境下侧重点不同,需结合具体文本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败膏班瞵板印辨悉赤萝愁约床贴漎漎大寰盗用刀杖蠹籍感宕感喜哏绝皓足怀内子讙乐患难见真情歡游会宁货籴将尉渐及叫局罽宾禁火天济世爱民鸡招开津铿铮狂剧两级师范学堂流氓集团路涩沤肥骈首就死清名倾时日期融散省径申叔射师十进对数试守时运不济手泐甩手顿脚糖饴逃号腾跚投间外集王萯晚节不终瑕蠹贤弟崄远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