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诏的意思、传诏的详细解释
传诏的解释
(1).传达诏命。 唐 韩愈 《华山女》诗:“天门贵人传詔召,六宫愿识师颜形。” 宋 苏轼 《赠写御容妙善师》诗:“紫衣中使下传詔,跪奉冉冉闻天香。”
(2).传达诏命的官员。《宋书·朱脩之传》:“会 宋 使传詔至, 脩之 名位素显,传詔见即拜之。彼国人敬传詔,谓为‘天子边人’。”《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元年》:“﹝ 谢朏 ﹞曰:‘有何公事?’传詔曰:‘解璽綬授 齐王 。’” 胡三省 注:“传詔属中书舍人,出入宣传詔旨。”
词语分解
- 传的解释 传 (傳) á 转(僴 )授,递:传递。传输。传戒。传统。言传身教。 推广,散布:宣传。流传。传名。传奇(a.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b.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c.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
- 诏的解释 诏 (詔) à 告诉,告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 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诏书。诏令。诏谕。奉诏。遗诏。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传诏”一词主要包含两层含义,在不同历史文献中均有体现:
一、动词含义:传达诏命
指传递皇帝的诏书或口头命令。例如:
- 唐代韩愈在《华山女》诗中描述“天门贵人传詔召”,反映官员传递诏令的场景。
- 宋代苏轼《赠写御容妙善师》提到“紫衣中使下传詔”,描绘宦官传达皇帝旨意的画面。
二、名词含义:传达诏命的官员
特指负责传递诏令的职务,常见于南北朝至宋代:
- 《宋书·朱脩之传》记载外国使臣对“传诏”官员的敬重,称其为“天子边人”。
- 《资治通鉴》提到传诏官属中书舍人管辖,职责为“出入宣传詔旨”。
补充说明
该词多用于唐代文献,既体现皇权运作机制,也反映特定官职设置。其核心均围绕“诏书传递”展开,动词与名词用法相辅相成,展现古代官僚体系的信息传递方式。
(注:因搜索结果权威性普遍较低,建议结合《宋书》《资治通鉴》等正史文献进一步考证。)
网络扩展解释二
《传诏》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传诏(chuán zhào)是指传达皇帝的诏令。诏令是皇帝发出的命令或指示,通常由朝廷官员传达给各级官员或民众,以执行或遵守。
拆分部首和笔画
《传诏》的拆分部首是“传”和“诏”,分别属于“传”字的部首“傳”(chuán)和“诏”字的部首“讠”(yán)。笔画数量为15画。
来源
《传诏》一词源自古代中国官方用语,用于描述国家重要法令或命令的传达过程。它是组合自“传”和“诏”两个字的,意味着将皇帝的意思传达给下级官员或民众。
繁体
《传诏》的繁体字为「傳詔」。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有多种写法,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传诏》这个词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会有些细微差别,但基本上还是由“传”和“诏”两个字组成。
例句
1. 听闻皇帝已经传诏,命令我们立即纳粮。
2. 你接到传诏了吗?如果有,请及时行动。
组词
《传诏》这个词也可以组成一些相关词汇,例如:
1. 诏书(zhào shū):皇帝发布的正式书面命令。
2. 诏令(zhào lìng):皇帝颁发的法令或指示。
近义词
与《传诏》意思相近的词汇包括:
1. 发佈(fā bù):发布或宣布命令或消息。
2. 命令(mìng lìng):指示或要求人们执行的正式命令。
反义词
《传诏》的反义词可能是一些与命令相对的词汇,如:
1. 征询(zhēng xún):征求他人的意见或建议。
2. 自由(zì yóu):指没有限制或束缚的状态。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