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宪台的意思、宪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宪台的解释

(1). 后汉 改称 汉 御史府为宪台。后为同类机构的通称,亦以称御史等官职。 汉 应劭 《汉官仪·宪台》:“ 汉 御史府, 后汉 改称宪臺。”《后汉书·袁绍传》:“臣以负薪之资,拔於陪隶之中,奉职宪臺,擢授戎校。”《隋书·文学传序》:“发号施令,咸去浮华。然时俗词藻,犹多淫丽,故宪臺执法,屡飞霜简。” 唐 白居易 《夏日独直寄萧侍御》诗:“宪臺文法地,翰林清切司。”《新唐书·百官志三》:“ 龙朔 二年,改御史臺曰宪臺。”

(2).旧时对上官的尊称。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称谓》:“ 鄂西 林相公 云:‘ 唐 龙朔 二年改御史臺为宪臺,是宪臺之称,内惟都御史,外惟总督巡抚当之耳。今通称司、道、府为宪臺,误矣。’余按…… 唐 虽改御史臺为宪臺,而亦改中书为西臺,祕书为堑臺,不专以御史所属为臺,则以宪臺称上官,似可通融。”《老残游记》第十五回:“县官见 黄人瑞 立在东墙下,步上前来,请了一个安,説道:‘老宪臺,受惊不小!’”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宪台”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特定称谓,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作为官署或官职的称谓

  1. 监察机构代称
    东汉时期,御史府改称“宪台”,成为中央监察机构,负责纠察百官。唐代龙朔二年(662年)曾短暂将御史台更名为宪台,但仅持续8年便恢复旧称。
    其职能包括弹劾官员、监督司法等,如《隋书》提到“宪臺执法,屡飞霜简”,指其严正执法。

  2. 御史官职的通称
    因宪台为御史机构,后世常以“宪台”代指御史或监察官员,如《后汉书》载袁绍“奉职宪臺,擢授戎校”。

二、作为对官员的尊称

明清时期,地方官吏常以“宪台”尊称知府以上的高级官员,如清代袁枚《随园随笔》记载:“宪臺之称,内惟都御史,外惟总督巡抚当之”。这一用法体现了古代官场等级制度中的敬称传统。

补充说明

“宪”字本义为法令(如“宪法”),后衍生出与监察、规范相关的含义,进一步强化了“宪台”作为监察机构的属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宪台

宪台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宪”是指宪法,而“台”则代表着平台或者堂而皇之的地方。宪台一词意味着追求宪法原则的正式场所。

拆分部首和笔画

在这个词中,“宪”的部首是宀,共有9个笔画;“台”的部首是口,共有5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宪台”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的《宪宗泰斗瑞-{龙}-大庙碑记》。在这部碑文中,将他们的敬仰表达为“以茂皇仁宪植于庙宇之台”,从而引出了“宪台”这一概念。

在繁体字中,宪台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根据古代文献记载,有时用“-{宀}-”代替“宀”,有时用“臺”取代“台”,但都传递了相同的含义。

例句

1. 法官在宪台上宣誓,维护宪法的权威。

2. 他的演讲得到了宪台的认可和支持。

组词

宪政、宪法、宪章、宪制、台座、臺灣、臺北、臺南

近义词

立法机构、宪法庭、宪法机构、宪法网、宪政机构

反义词

违宪、破坏宪法、违反法律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