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问一答十。《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姿容出众,女红针指,书史百家,无所不通。只是口嘴快些,凡向人前,説成篇,道成溜,问一答十,问十道百。”
“问十道百”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拼音为wèn shí dào bǎi,字面意思是“问十个问题,能回答上百个”,实际含义为形容人知识广博、反应敏捷或口齿伶俐,类似“问一答十”的扩展表达。
二、结构与用法
三、出处与例句
最早见于明代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只是口嘴快些,凡向人前,说成篇,道成溜,问一答十,问十道百。”。此处通过李翠莲的伶俐口才,生动体现成语的语境。
四、近义词
常见近义词为“问一答十”,两者均强调应对迅速、对答如流的特点。
总结
该成语多用于褒义,既可描述知识储备丰富,也可形容语言表达流畅。需注意其使用场景,避免误用于需严谨逻辑的场合。
《问十道百》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提出十个问题,就能获得一百个答案。这个成语形容一个问题多角度的探讨,能得到很多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问十道百》的部首是“口”和“心”,拆分成十个部分,每个部分有自己的问题和答案。总共有十个笔画。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千字文》中,是中国古代启蒙教材之一。《千字文》是北魏时期的经典教材,通过一千个字的演变和组合,让学生学习汉字的发音和意义。
《问十道百》的繁体字是「問十道百」。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一些差异。《问十道百》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不同,但整体意义和现代一致。
他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问十道百,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
组词:问难、百问、千问
近义词:一问百答、百思不解
反义词:一问无益、毫无头绪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