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襄阳炮的意思、襄阳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襄阳炮的解释

炮名。 元 攻 襄阳 时所用之炮。 回回 人 亦思马因 造。《说郛续》卷五引 明 王祎 《逐鹿记》:“又设襄阳礮,著物无不糜碎,礮风著人皆死,城中震恐。”参阅《元史·亦思马因传》《明史·兵志四》 明 董毅 《碧里杂存·连子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襄阳炮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种重要的攻城器械,专指宋元交替时期蒙古军队在围攻襄阳城(今湖北襄阳)时使用的重型投石机。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武器因战役得名,是“回回炮”的别称,由西域工匠改良设计,具有远距离投射能力,可击毁城墙防御设施。其核心技术源自阿拉伯地区的配重式投石机,通过杠杆原理将巨石抛射至数百米外,《元史·亦思马因传》明确记载了它在1273年襄阳之战中对战局的决定性作用。

从军事工程学角度分析,襄阳炮采用“平衡重锤”结构取代传统人力牵引,投射效率提升约三倍。《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指出其典型参数为:炮架高10米,配重物达4吨,可发射100-150斤石弹,最大射程超过300米,这一数据得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元大都遗址出土配重器的复原研究印证。该武器被《武经总要》归类为“砲”类器械,其命名逻辑遵循中国古代兵器“因地冠名”传统,类似案例包括战国时期的“临冲吕公车”。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襄阳炮”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定义与基本性质

襄阳炮是元代攻城战中使用的巨型抛石机,属于冷兵器时代的重型武器。其核心原理为杠杆作用,通过人力或配重驱动长杆,将石弹抛射至敌方目标。因在1273年襄樊战役中首次大规模使用并发挥关键作用而得名。

二、构造与性能特点

  1. 结构设计
    主体为木质框架,中央设横轴,一端固定装石弹的皮囊,另一端连接数十至百余条拉索(或配重系统)。发射时通过集体拉拽绳索或释放配重,将石弹抛出。
  2. 威力参数
    可投射重达150公斤的巨石,射程远超传统抛石机。据《元史》记载,其威力达到“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

三、历史作用与战役表现

四、名称演变与文化关联

五、技术传承

襄阳炮实际是阿拉伯抛石机技术与中国传统“砲”的结合改良,体现了13世纪欧亚军事技术交流。其设计后被收录于《武经总要》等兵书,影响后世攻城器械发展。

(注:如需查看原始战役记录或技术细节,可参考《元史·亦思马因传》及《武经总要》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边隙残泐长班成事不说吃嘴楚夏触意毳帐悼唁二不楞饭包反种腹水挂货关拨涫沸鹤髓鸿图后天黄汗魂不附体煎铄交割嘉日竭泽焚薮楖栗凈馔绩女金相玉式九沸觖望克定科文括羽蜡丸裂敝箖箊乱扎扎沦贱盲冥帽光光茗柯蔫巴蓬沓翘足引领榷赋热浪三摩钵提森沈山蜜盛口殊数庶域太官葱滔朗土堡僞惑唯一物性向平之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