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拨的意思、关拨的详细解释
关拨的解释
拨发或领取。 宋 岳珂 《桯史·大散论赏书》:“兼 鱼关 签厅,所备金帛钱物,充满府藏,宣抚不住关拨,岂是无椿办也。”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而脩内司又逐时於左帑关拨,数尤不少。”《明律·兵律·毁弃军器》:“凡将帅关拨一应军器,征守事讫,停留不回纳官者,十日杖六十,每十日加一等。”
词语分解
- 关的解释 关 (關) ā 闭,合拢:关门。关闭。关张。关停并转(僴 )。 拘禁:关押。关禁。 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关口。关隘。关卡(?)。关塞(刬 )。关津。嘉峪关。 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海关
- 拨的解释 拨 (撥) ō 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动或挑动:拨动。把钟拨准了。拨冗(推开繁忙的事物,抽出时间)。拨云见日。 分给:拨发。拨款。拨付。 治理:拨乱反正。 掉转:拨转马头。 量词,用于成批的,分组的:分成两
网络扩展解释
“关拨”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多用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其核心含义为拨发或领取,主要指官方或制度化的物资调配行为。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读音:guān bō(注音:ㄍㄨㄢ ㄅㄛ)。
- 释义:指通过官方渠道拨付、发放或领取财物、军需等,常见于古代行政、军事或财政相关的文献中。
2.历史用法
- 宋代:多用于财政调配。例如:
- 南宋岳珂《桯史·大散论赏书》提到“宣抚不住关拨”,指官方持续拨发金帛钱物。
- 俞文豹《吹剑四录》记载“左帑关拨”,指从国库中支取财物。
- 明代:涉及军事物资管理。《明律·兵律·毁弃军器》规定,将领若未及时回纳关拨的军器,将受杖刑处罚。
3.延伸理解
- 词义侧重:强调官方授权的流程,如“拨发”指向下级发放,“领取”则指向上级申领,均需符合制度规范。
- 现代关联:当代类似概念如“财政拨款”“物资调拨”,但“关拨”一词已不常用,主要见于历史研究或古籍引用。
4.例句参考
- 古籍用例:“立法机关拨款作为大学经费”(引例)。
- 元代诗词:“玄关拨转,自得真仙诀”(引姬翼诗),此处为引申义,比喻突破关键环节。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桯史》《明律》等古籍原文,或查阅权威历史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关拨的意思
关拨(guān bō)是一个动词,指的是重新调整、重新安排或改变某个事物的位置或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
关拨的部首是扌(手部),拆分后的笔画是8画。
来源
关拨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耕社会。在种植作物的过程中,农民需要调整或改变植物的生长状态,以提高产量。这种调整或改变的行为被称为“关拨”,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的词语。
繁体
关拨的繁体写法为關撥。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经过多次演变,关拨的古代写法为「關」,其中「」为字音符号,代表发音,不是正式的笔画。
例句
1. 他关拨了工作中的优先顺序,以便更好地完成项目。
2. 这位医生建议关拨饮食结构,以改善身体状况。
组词
相关的词组有:关注、相关、关系、拨乱反正。
近义词
换位、调整、移动。
反义词
固定、稳定、保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