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拨的意思、关拨的详细解释
关拨的解释
拨发或领取。 宋 岳珂 《桯史·大散论赏书》:“兼 鱼关 签厅,所备金帛钱物,充满府藏,宣抚不住关拨,岂是无椿办也。”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而脩内司又逐时於左帑关拨,数尤不少。”《明律·兵律·毁弃军器》:“凡将帅关拨一应军器,征守事讫,停留不回纳官者,十日杖六十,每十日加一等。”
词语分解
- 关的解释 关 (關) ā 闭,合拢:关门。关闭。关张。关停并转(僴 )。 拘禁:关押。关禁。 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关口。关隘。关卡(?)。关塞(刬 )。关津。嘉峪关。 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海关
- 拨的解释 拨 (撥) ō 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动或挑动:拨动。把钟拨准了。拨冗(推开繁忙的事物,抽出时间)。拨云见日。 分给:拨发。拨款。拨付。 治理:拨乱反正。 掉转:拨转马头。 量词,用于成批的,分组的:分成两
专业解析
关拨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复合结构的动词短语,现结合权威词典释义解析如下:
一、基本释义
"关"在《汉语大词典》中有"关联、涉及"之意(来源:《汉语大词典》),"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分给;调配"(来源:《现代汉语词典》)。二字连用构成"关拨",特指与资源调配相关联的行为,常见于古代公文语境中,表示对钱粮、物资等国家储备的审核与拨付。例如"关拨军饷"即指核查并发放军队粮饷。
二、扩展解析
- 行政程序属性:该词隐含着完整的行政流程,包含审核(关)与执行(拨)双重环节,体现古代财政管理制度特征。
- 语体色彩:在现代汉语中已属历史语词,主要保留在史籍文献与专业研究中,如《明会典》记载"户部关拨官银"的财政运作记载(来源:《中国古代经济史》)。
需特别说明的是,该词汇未被《现代汉语常用词表》收录,现代公文体系已改用"审批拨付"等规范表述。
网络扩展解释
“关拨”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多用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其核心含义为拨发或领取,主要指官方或制度化的物资调配行为。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读音:guān bō(注音:ㄍㄨㄢ ㄅㄛ)。
- 释义:指通过官方渠道拨付、发放或领取财物、军需等,常见于古代行政、军事或财政相关的文献中。
2.历史用法
- 宋代:多用于财政调配。例如:
- 南宋岳珂《桯史·大散论赏书》提到“宣抚不住关拨”,指官方持续拨发金帛钱物。
- 俞文豹《吹剑四录》记载“左帑关拨”,指从国库中支取财物。
- 明代:涉及军事物资管理。《明律·兵律·毁弃军器》规定,将领若未及时回纳关拨的军器,将受杖刑处罚。
3.延伸理解
- 词义侧重:强调官方授权的流程,如“拨发”指向下级发放,“领取”则指向上级申领,均需符合制度规范。
- 现代关联:当代类似概念如“财政拨款”“物资调拨”,但“关拨”一词已不常用,主要见于历史研究或古籍引用。
4.例句参考
- 古籍用例:“立法机关拨款作为大学经费”(引例)。
- 元代诗词:“玄关拨转,自得真仙诀”(引姬翼诗),此处为引申义,比喻突破关键环节。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桯史》《明律》等古籍原文,或查阅权威历史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暗室逢灯把薪助火背毁贬落荜辂沧浪亭蚕宫朝岚差注酲醲传书楚严鼓达贵登基颠毛种种电旂都要繁丝急管烦悉法我见风岚敷教恭带光斯欣股份合作制慧箓汇齐鹪鸠凈练纠逖九涂空舍清野莨菪令箭荷花闷恹恹莫难木功内包女学跑马占圈堡砦崎嶬阙残镕铸升魄声问侍读学士使团説起曹操,曹操就到司勋逃山天人相应颋颋替手卫生设备文深之柱涡流窝窝鞋相煎太急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