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蜡制的丸状物。因能防湿保密,古代常用以内藏文字,以传递秘密书信、文件等。故亦以“蜡丸”指用蜡封裹的书信、文件等。也称蜡弹。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盐铁使御史中丞 包佶 ,以财帛一百八十疋转输入京, 少游 自尽取之…… 佶 使使飞表于蜡丸中,论 少游 收财事,上深不平。”《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 钱元瓘 ﹞使人讽 元球 请输兵仗,出判 温州 , 元球 不从。 铜官庙 吏告 元球 遣亲信祷神,求主 吴 越 江山;又为蜡丸,从水竇出入,与兄 元珣 谋议。” 胡三省 注:“蜡丸者,蜡弹书也,作书以蜡丸其外。”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七:“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
(2).中药丸剂的一种。用蜂蜡为粘合剂,与药料细粉混和制成。取其缓化药效、延长疗效或减轻有毒药物的毒性等作用。亦指以蜡为外壳的丸剂,取其有防潮、防腐的作用。
“蜡丸”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结合不同领域的应用可具体解释如下:
指用蜡制成的圆形外壳,内部可存放药丸或机密文书。古代常通过蜡封方式保护书信、文件,防止受潮或泄密,称为“蜡丸帛书”。例如,军事密报或重要文件会被封入蜡壳内传递。
蜡丸是以蜂蜡为黏合剂,将药材细粉塑制而成的丸剂。制作时需将蜂蜡加热至70℃左右,混合药粉后趁热塑形,成品表面光滑、内外均匀。
“蜡丸”兼具实用与医学价值,既是中国古代保密通信的智慧体现,也是中医药缓释技术的典型应用。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药方或历史案例,可参考相关百科及医学文献来源。
《蜡丸》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指的是一种由蜡制成的小丸状物品。
《蜡丸》的部首是虫字旁和卩字旁,其中虫字旁表示与虫有关,卩字旁表示与卩有关。它总共有11个笔画。
《蜡丸》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草书字体,当时写作“蠟丸”。随着时间的流逝,字体变得繁体化,成为了现代使用的“蜡丸”。
《蜡丸》的繁体写法是「蠟丸」。
在古时候,汉字“蜡丸”写作“蠟丸”。这种写法在古代的文献和碑铭中可以找到。
1. 她用蜡丸制作了一幅精美的蜡烛图案。
2. 我买了一些蜡丸来制作手工艺品。
蜡烛、蜡块、蜡煤、蜡像、蜡质
蜡珠、梅花蜡、花蜡、净蜡
蜂蜡、白蜡、光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