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丸的意思、蜡丸的详细解释
蜡丸的解释
(1).蜡制的丸状物。因能防湿保密,古代常用以内藏文字,以传递秘密书信、文件等。故亦以“蜡丸”指用蜡封裹的书信、文件等。也称蜡弹。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盐铁使御史中丞 包佶 ,以财帛一百八十疋转输入京, 少游 自尽取之…… 佶 使使飞表于蜡丸中,论 少游 收财事,上深不平。”《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 钱元瓘 ﹞使人讽 元球 请输兵仗,出判 温州 , 元球 不从。 铜官庙 吏告 元球 遣亲信祷神,求主 吴 越 江山;又为蜡丸,从水竇出入,与兄 元珣 谋议。” 胡三省 注:“蜡丸者,蜡弹书也,作书以蜡丸其外。”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七:“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
(2).中药丸剂的一种。用蜂蜡为粘合剂,与药料细粉混和制成。取其缓化药效、延长疗效或减轻有毒药物的毒性等作用。亦指以蜡为外壳的丸剂,取其有防潮、防腐的作用。
词语分解
- 蜡的解释 蜡 (蠟) à 动物、植物或矿物所产生的油质,具有可塑性,易熔化,不溶于水,可溶于************和苯:石蜡。蜂蜡。蜡版。蜡笔。蜡疗。蜡染。蜡人。蜡纸。蜡烛。蜡黄(形容颜色黄得像蜡)。蜡丸。 笔画数:; 部
- 丸的解释 丸 á 小而圆的东西:弹(刵 )丸。肉丸儿。 专指“药丸”:丸散膏丹。丸药。 量词,用于丸药:吃两丸儿。 笔画数:; 部首:丿;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蜡丸,又称“蜡弹”“蜡书”,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保密传递工具,也是一种中药丸剂的传统制作工艺。其含义需从两个主要维度理解:
一、作为信息载体的蜡丸(保密文书)
指用蜡制成的空心圆球,内部藏匿机密书信或奏章。这种形式主要用于古代军事、政治活动中防止泄密:
- 制作工艺:将密信卷紧后,裹以蜡层(常混合松脂、蜂蜡等),搓成丸状,干燥后形成保护壳。
- 保密功能:蜡层可防水防潮,确保信件在传递过程中不被损坏;若被截获,需破开蜡壳才能读取内容,显著提升安全性。
- 历史应用:唐代已广泛使用,《资治通鉴》载安史之乱时郭子仪曾以蜡丸传递军情(来源: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南宋岳飞亦用蜡丸联络河北抗金义军(来源:脱脱《宋史·岳飞传》)。
二、作为药物制剂的蜡丸(中药丸剂)
指中药丸剂表面包裹蜡衣的工艺,属传统中药保存技术:
- 工艺目的:以蜂蜡或石蜡包裹药丸,隔绝空气与湿气,延缓药物氧化变质,延长保质期。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如麝香、冰片)或易潮解药材。
- 使用规范:服用时需先剥除蜡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蜡丸需满足“崩解时限”检测,确保蜡衣在体内适时溶解释放药效(来源: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0108)。
- 代表方剂:如“三黄宝蜡丸”(外伤止血)、“妇科通经丸”等经典成药均采用此工艺(来源: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
三、文化延伸与现代应用
蜡丸技术体现了古人的智慧结晶:
- 文物实证: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代奏事蜡丸(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清代文书档案”专题)。
- 工艺传承:中药蜡丸制作技艺被列入多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北京同仁堂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权威参考文献:
- 司马光《资治通鉴》
- 脱脱《宋史》
-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故宫博物院官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网络扩展解释
“蜡丸”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结合不同领域的应用可具体解释如下:
一、古代文书传递工具
指用蜡制成的圆形外壳,内部可存放药丸或机密文书。古代常通过蜡封方式保护书信、文件,防止受潮或泄密,称为“蜡丸帛书”。例如,军事密报或重要文件会被封入蜡壳内传递。
二、中药特殊剂型
1.定义与制作
蜡丸是以蜂蜡为黏合剂,将药材细粉塑制而成的丸剂。制作时需将蜂蜡加热至70℃左右,混合药粉后趁热塑形,成品表面光滑、内外均匀。
2.作用特点
- 缓释长效:蜂蜡极性低,在体内崩解缓慢,可延长药效,适用于含毒性或刺激性成分的药物(如巴豆、轻粉等),减轻对胃肠的刺激。
- 防潮防腐:蜡壳能隔绝空气与水分,保护药物稳定性。
3.经典药方
- 三黄宝蜡丸:含天竺黄、雄黄、麝香等成分,主治跌打损伤、破伤风等症,外敷内服均可。
- 其他方剂:如《普济方》记载的蜡丸方,用于治疗积毒,需用温米饮或生姜酒送服。
“蜡丸”兼具实用与医学价值,既是中国古代保密通信的智慧体现,也是中医药缓释技术的典型应用。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药方或历史案例,可参考相关百科及医学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阿亸回闇俗巴漫颁发贝多罗碧筒倡而不和抄近尘垢囊池潢雠愤畜置单夫只妇敦煌阇毗反三角函数改良高阳池共权钩易管待观寺贵系宏赞黄花菜活菩萨护翼贱字嗟美精疲力竭筋角抗厉口报窟伏六尘龙额侯满口胡柴盼头僻隘乾坤迁升弃躯券给睿蕃手爪子输赢四罗碎物跳白索土娼退三舍威罚僞惑为了遗贼舞天匣匮消取歊然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