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箭末羽毛。亦喻修学益智,增进才力。括,通“ 栝 ”。语本《孔子家语·子路初见》:“ 子路 曰:‘ 南山 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孔子 曰:‘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南朝 梁简文帝 《徵君何先生墓志》:“括羽儒囿,舟舆席珍。” 南朝 梁 刘孝溉 《仪贤堂监策秀才》诗:“硕学类括羽,奇文若锦繢。”《北史·儒林传序》:“贵游之辈,饰以明经,可谓 稽山 竹箭,加之括羽,俯拾青紫,断可知焉。”
“括羽”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kuò yǔ,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本义
指箭末端的羽毛(即箭翎),用于稳定飞行方向。其中“括”通“栝”,指箭尾扣弦的部位,“羽”即箭羽。
比喻义
引申为通过后天的学习与磨砺提升才能,强调学问需经加工方能精深。此义源自《孔子家语·子路初见》中孔子与子路的对话:
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孔子以竹箭需安装羽毛(括羽)、打磨箭头(镞砺)才能更深入目标,比喻学习对人的塑造作用。
“括羽”一词从射箭器具的物理特性,发展为对治学与才能培养的生动比喻,强调后天努力的重要性。其文化内涵在儒家经典和古代诗文中均有体现。
括羽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括和羽。
括字的部首是扌(手)和舌,拆分笔画是5画。
羽字的部首是羽,拆分笔画是6画。
括羽的意思是用手托住羽毛,表示文章、诗文等的润饰与进行评点。
括羽来源于古代文人纠正文章中错误之处的修辞手法,用以有益于文章的完善与篇章的修饰。
在繁体字中,括羽保持相同的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括羽的偏旁部首的位置与现代写法有所不同,但整体形状保持一致。
以下是一些关于括羽的例句:
一些与括羽相关的词汇包括:
与括羽意思相反的词语是:
以上就是关于括羽的意思、部首和笔画拆分、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与其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介绍。
辩人鄙误馞馝彩券叉巴子池舘酬赛刺舟蹙竦醋性邓稼先垫褥鼎器东方生堆金迭玉放像机钢鏰儿高祖王母隔心鼓腹鼓舞欢忻哗动汇解假大空箭步谏舍犍椎交语靳侮缉私狼藉狼山鸡临危不乱砢礧鸣琴而治模特儿嗯哎鹏翥偏才偏格平足起句泉涌阕勾三白食沈厚舍身求法仕版失灵使然双唇音田坡屯塞外祟握枢五丞衔土小货晓谏螇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