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令的意思、无令的详细解释
无令的解释
(1).没有律令。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以正治国》:“被道含德,无思无求。无令无法,万民自化。”
(2).不使。《魏书·高祖纪上》:“一夫制治田四十亩,中男二十亩。无令人有餘力,地有遗利。” 唐 岑参 《送王伯伦应制授正字归》诗:“科斗皆成字,无令错古文。”
词语分解
- 无的解释 无 (無) ú 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有 笔画数:; 部首
- 令的解释 令 í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令 ǐ 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 令 ì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命令。法令。朝(乷 )令夕改。 古代官名:县令。令尹。尚书令
专业解析
“无令”是一个文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古代文献和特定语境中常见。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
-
没有命令、指示或法令
- 字面义: “无”表示“没有”,“令”指“命令”、“法令”、“指示”。
- 释义: 指上级或权威机构没有下达具体的命令、指示或颁布相关的法令。
- 典籍例证:
- 《史记·孝文本纪》:“上曰:‘朕闻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且夫牧民而导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导,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于民为暴者也。何以禁之?朕未见其便,其孰计之。’有司皆曰:‘陛下加大惠,德甚盛,非臣等所及也。请奉诏书,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后元年冬十月,新垣平诈觉,谋反,遂夷三族。 是时,上无令,民或祝诅上以相约结而后相谩,吏以为大逆。” (这里指文帝没有预先颁布禁止“祝诅”的法令)
- 《商君书·垦令》:“无令有擅徙之民。” (不要让有擅自迁徙的百姓)
-
不使;不让
- 引申义: 由“没有命令”引申为一种祈使或告诫的语气,表示“不要使…发生”、“不要让…出现”。
- 释义: 常用于表达希望避免某种情况发生。
- 典籍例证:
- 《孟子·告子上》:“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其中“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意为“不要让小的部分损害大的部分,不要让次要的部分损害重要的部分”)
- 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无令长相忆,寂寞旧山情。” (这里“无令”可理解为“莫使”、“不要让”,表达希望对方不要长久地思念自己以致寂寞)
-
没有好的政令或教化
- 特定语境义: 在评价政治或社会状况时使用。
- 释义: 指国家或地方缺乏良好的政策法令或道德教化。
- 典籍例证:
- 《荀子·王霸》:“无令而擅为,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为篡臣者也。” (这里指臣子在没有君主命令的情况下擅自行动,损害法度谋取私利,耗费国家财富便利私家,其势力足以控制君主,这就是篡夺君权的臣子。其中“无令”可理解为国家缺乏有效约束臣子的法令或君主权威失坠)
“无令”的核心含义围绕着“令”(命令、法令、指示)的缺失或对其的否定。具体含义需根据上下文判断:
- 最常见的是表示“没有命令/法令”。
- 在祈使句中常引申为“不使”、“不要让”。
- 在政治语境中可指“缺乏好的政令教化”。
引用来源说明:
- 《汉语大词典》:中国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词典,由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编纂,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其权威性在学术界得到广泛认可。可在各大图书馆或在线工具书平台(如知网工具书库)查阅。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是学习研究古代汉语的重要工具书。
- 《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先生主编,中华书局出版,以释义精当、例证丰富著称。
-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是解读唐诗名篇的权威参考书。
- 《荀子集解》:王先谦著,是研究《荀子》的经典注本,中华书局等出版社有出版。
网络扩展解释
“无令”一词在汉语中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结合权威资料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
没有律令
指缺乏法律或规章制度的约束。
- 出处:汉代严遵《道德指归论·以正治国》提到“无令无法,万民自化”,强调不依赖强制命令,百姓自然教化。
- 例句: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理想的社会治理状态,如“被道含德,无思无求;无令无法,万民自化”。
-
不使
表示“不让”“避免”之意,带有劝诫或祈使语气。
- 出处:《魏书·高祖纪上》载“无令人有馀力,地有遗利”,意为合理分配资源;唐代岑参诗句“无令错古文” 则指避免错误。
- 例句:现代用法如“无令事态恶化”,强调主动防止某种结果。
二、其他信息
- 词性结构:四字成语,由否定词“无”与名词“令”构成,表否定含义。
- 使用场景:多用于古文或正式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但可见于仿古表达或特定成语中。
“无令”的核心意义围绕“无约束”和“避免”展开,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指向。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 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半肢疯拨转不萉创行皴瘃打捞断文风筌浮桴绋讴功错共价够数归饷海禁邯郸步花花欢语霍亨索伦家族货人检简夹讯嘉庸解白鯨鱷金飗酒旗可敬克嗣良裘块鞠聩聩礼范榴房忙不择价瞒天大谎祢庙逆令牛骥同皁呕呕劈脚跟潜身前挽后推琼札求马于唐市裙襦涉俗舌战豕讹瘦损顺奉私淑艾太仆堂溪特底危险性蓊葧乌篷舞兽响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