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服的意思、设服的详细解释
设服的解释
陈设国君的仪仗服饰。《左传·昭公元年》:“ 楚公子围 设服离卫。 叔孙穆子 曰:‘ 楚 公子美矣,君哉!’” 杜预 注:“设君服,二人执戈陈於前以自卫。” 杨伯峻 注:“设,施陈也,今言设施、设立。服,凡衣饰器用品物皆可曰服……此服泛指 围 之一切陈设服饰。设服,设君服也。”
词语分解
- 设的解释 设 (設) è 布置,安排:设立。设置(a.设立;b.安装)。设宴。 筹划:设计。设法。 假使:假设。设或。设身处地。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 服的解释 服 ú 衣裳:服装。制服。 穿衣裳: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作,担任:服务。服刑。服兵役。 顺从: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专业解析
"设服"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
置办丧服
- 释义: 指为丧事准备、穿戴相应的丧服(如斩衰、齐衰等)。这是"设服"在古代文献中最常见的用法,体现了古代丧葬礼制的要求。
- 例证与来源: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崔氏侧庄公于北郭。丁亥,葬诸士孙之里,四翣,不跸,下车七乘,不以兵甲。晋侯使士鞅来聘。叔孙为政,季孙欲恶诸晋,使有司以齐鲍国归费之礼为士鞅。士鞅怒,曰:'鲍国之位下,其国小,而使鞅从其牢礼,是卑敝邑也。'将复命于晋侯。季孙惧,使谓叔孙曰:'子必止士鞅!'叔孙曰:'鞅之来也,其将戮我也。'公使止之。叔孙见士鞅,礼之如宾。士鞅曰:'寡君使鞅来继旧好,君以多难,是以不获岁聘。今执事有命曰:"女何与政令之有?必杀汝!"鞅惧不免,敢告!'叔孙曰:'寡君之命无他,唯礼是从。鞅也闻之:"服以将礼,礼以行事,事有其物。"今鞅将事,而服不共,是无所执事也。鞅请受服。'乃设服焉。"(此段记载了叔孙为平息士鞅的怒气,主动要求按礼节置办相应服饰(此处指朝服或聘问之服,但"设服"一词用法相通)。
- 《礼记》等记载古代礼制的典籍中,虽未必直接出现"设服"二字,但关于丧礼中根据不同亲疏关系"设"(置办、陈设)相应"服"(丧服)的规定是其核心内容,语义相通。
-
置办(一般)服饰
- 释义: 泛指准备、置办衣服。这个用法相对较少,但根据"设"(设置、安排、置办)和"服"(衣服)的基本字义可以推导。
- 例证与来源:
- 此义项虽不如"置办丧服"常见,但在古籍中描述日常生活或礼仪准备时可能出现。例如,描述为特定场合(如祭祀、朝见)准备相应礼服,也可宽泛地理解为"设服"。其核心仍是"置办服饰"。
"设服"的核心含义是置办、准备服饰。在绝大多数古代文献语境中,尤其是在涉及礼制(特别是丧礼)的记载里,它特指置办丧服。在更宽泛的语境下,也可指置办其他场合所需的特定服饰。理解该词需紧密结合上下文。
网络扩展解释
“设服”一词的释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区分理解,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与古籍出处
“设服”在古籍中主要指陈设国君的仪仗服饰,属于古代礼仪制度的一部分。该词最早出自《左传·昭公元年》记载的“楚公子围设服离卫”事件,描述了楚国公子围在公开场合使用国君规格的仪仗服饰,暗示其僭越行为。
二、权威注解
- 杜预注:明确解释为“设君服”,即摆放国君专用的服饰和仪仗,并安排士兵执戈护卫。
- 杨伯峻注:进一步指出“设”即“施陈”(布置、陈列),而“服”泛指一切与身份相关的衣饰、器物,强调其象征意义。
三、现代可能的引申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设服”解释为成语,意为通过策略或手段使他人服从。此释义更接近对字面的拆分理解(“设”为策划,“服”为顺从),但缺乏广泛文献佐证,需谨慎使用。
四、使用场景与辨析
- 古代语境:用于描述诸侯或权臣越级使用仪仗的行为,如《左传》中楚公子围的案例。
- 现代语境:若需表达“使人服从”,建议优先使用“说服”“慑服”等常用词,避免歧义。
“设服”的核心含义源于古代礼仪制度,现代引申义可能存在争议。理解时应以古籍记载为主,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如需参考更多细节,可查阅《左传》原文或权威注解资料(如、5、7)。
别人正在浏览...
安之若素卞庄子臂臑侧匿差分阊阖宫抽薹打兑大谷殆尽低眉下首杜做抚叩感戴二天甘棠葛布格范跟挂光膺挂席为门鬼族哗衆取宠唬弄火伴佳构检结教令介直巨笔立方轹蹸溜走镂金吕望懵然平易近人牵扳迁宅窍窕奇怪秦茾诠译踆鸱砂洲盛轨盛门食采示儆寿丘岁在龙虵贪名逐利桃花命特祀头正外史晚婆威福温源谷污附小押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