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石泐海枯的意思、石泐海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石泐海枯的解释

直到石头碎裂,海水干涸。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清 倪会鼎 《与人书》:“倘邀数行,与贵通家商此数种,传之通邑大都,此为寿我先人,虽石泐海枯,义存无斁。”参见“ 海枯石烂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石泐海枯”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指直到石头碎裂、海水干涸,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强调时间久远且坚定不移。其核心含义与“海枯石烂”相近,但更突出自然事物历经漫长岁月后的变化。

出处与典故
最早见于清代倪会鼎的《与人书》:“虽石泐海枯,义存无斁。”,表达对先人功业或情谊永恒不变的赞颂。

用法与场景

  1. 文学表达:多用于誓言、承诺或描述历史变迁,如“纵使石泐海枯,此志不渝”。
  2. 修辞特点:通过自然现象的极端变化,反衬时间跨度之长或意志之坚定。
  3. 现代延伸:可比喻事物历经考验仍保持原貌,如文物保存、文化传承等场景。

近义词

注意:部分资料误将“石泐”解释为“泉水”(如),但据权威来源,“泐”本义为石头裂开,故正确释义应为“石头碎裂”。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什么是《石泐海枯》

《石泐海枯》是一个成语,意为“山中的泉水消失,海洋干涸”,用来形容极为干旱的情况。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极度贫瘠或者困顿的环境。

拆分部首和笔画

《石泐海枯》这个成语由4个汉字组成。拆分部首如下:

这4个汉字的总笔画数为33笔。

来源与繁体

《石泐海枯》这个成语最早来源于《后汉书·公孙述传》:“石里人,少时行渔泛海,至暮方归。野榆山东有大碓,驱石以碓,泉出其中如矢,腹中怀之以归。”这段描述中的“野榆山东有大碓,驱石以碓,泉出其中如矢”即是《石泐海枯》的典故。

相比于简体字“泐”,繁体字使用“洛”,拼音为“luò”,具体的发音和意义与“泐”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石字的上面通常会多加一横,即“石”字的上面会有两横;泐字的写法中“氵”作为部首的这一部分很小,与现代字中的“氵”不同;枯字则没有太大的变化,与现代字形相似;海字在古代写法中“氵”部分与现代写法中相同,只是下面的“母”更接近“贝”字。

例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以下是一些使用《石泐海枯》成语的例句:

一些使用《石泐海枯》成语的组词:

与《石泐海枯》类似意义的成语有:石沉大海、江河日下、泪如泉涌。

与《石泐海枯》相反意义的成语有:泉涸石枯、山穷水尽。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