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令的意思、無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令的解釋

(1).沒有律令。 漢 嚴遵 《道德指歸論·以正治國》:“被道含德,無思無求。無令無法,萬民自化。”

(2).不使。《魏書·高祖紀上》:“一夫制治田四十畝,中男二十畝。無令人有餘力,地有遺利。” 唐 岑參 《送王伯倫應制授正字歸》詩:“科鬥皆成字,無令錯古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令”是一個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但在古代文獻和特定語境中常見。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有以下幾種解釋:

  1. 沒有命令、指示或法令

    • 字面義: “無”表示“沒有”,“令”指“命令”、“法令”、“指示”。
    • 釋義: 指上級或權威機構沒有下達具體的命令、指示或頒布相關的法令。
    • 典籍例證:
      • 《史記·孝文本紀》:“上曰:‘朕聞法正則民悫,罪當則民從。且夫牧民而導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導,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于民為暴者也。何以禁之?朕未見其便,其孰計之。’有司皆曰:‘陛下加大惠,德甚盛,非臣等所及也。請奉诏書,除收帑諸相坐律令。’ 後元年冬十月,新垣平詐覺,謀反,遂夷三族。 是時,上無令,民或祝詛上以相約結而後相謾,吏以為大逆。” (這裡指文帝沒有預先頒布禁止“祝詛”的法令)
      • 《商君書·墾令》:“無令有擅徙之民。” (不要讓有擅自遷徙的百姓)
  2. 不使;不讓

    • 引申義: 由“沒有命令”引申為一種祈使或告誡的語氣,表示“不要使…發生”、“不要讓…出現”。
    • 釋義: 常用于表達希望避免某種情況發生。
    • 典籍例證:
      • 《孟子·告子上》:“所以考其善不善者,豈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體有貴賤,有小大。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其小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今有場師,舍其梧槚,養其樲棘,則為賤場師焉。養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則為狼疾人也。飲食之人,則人賤之矣,為其養小以失大也。飲食之人無有失也,則口腹豈適為尺寸之膚哉?公都子問曰:‘鈞是人也,或為大人,或為小人,何也?’孟子曰:‘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曰:‘鈞是人也,或從其大體,或從其小體,何也?’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與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弗能奪也。此為大人而已矣。’” (其中“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意為“不要讓小的部分損害大的部分,不要讓次要的部分損害重要的部分”)
      • 李白《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别,孤蓬萬裡征。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無令長相憶,寂寞舊山情。” (這裡“無令”可理解為“莫使”、“不要讓”,表達希望對方不要長久地思念自己以緻寂寞)
  3. 沒有好的政令或教化

    • 特定語境義: 在評價政治或社會狀況時使用。
    • 釋義: 指國家或地方缺乏良好的政策法令或道德教化。
    • 典籍例證:
      • 《荀子·王霸》:“無令而擅為,虧法以利私,耗國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為篡臣者也。” (這裡指臣子在沒有君主命令的情況下擅自行動,損害法度謀取私利,耗費國家財富便利私家,其勢力足以控制君主,這就是篡奪君權的臣子。其中“無令”可理解為國家缺乏有效約束臣子的法令或君主權威失墜)

“無令”的核心含義圍繞着“令”(命令、法令、指示)的缺失或對其的否定。具體含義需根據上下文判斷:

引用來源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無令”一詞在漢語中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結合權威資料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沒有律令
    指缺乏法律或規章制度的約束。

    • 出處:漢代嚴遵《道德指歸論·以正治國》提到“無令無法,萬民自化”,強調不依賴強制命令,百姓自然教化。
    • 例句: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理想的社會治理狀态,如“被道含德,無思無求;無令無法,萬民自化”。
  2. 不使
    表示“不讓”“避免”之意,帶有勸誡或祈使語氣。

    • 出處:《魏書·高祖紀上》載“無令人有馀力,地有遺利”,意為合理分配資源;唐代岑參詩句“無令錯古文” 則指避免錯誤。
    • 例句:現代用法如“無令事态惡化”,強調主動防止某種結果。

二、其他信息

“無令”的核心意義圍繞“無約束”和“避免”展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向。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 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熬谷鳌禁敗衲薄壯綳巴吊拷猜忌殘冬稱铊宸階村娃寸言道舍典型性多儹番然風馬雲車趕搶攤觥筵逛燈詭陋鬼目函匦洪韻艱迍蛟龍擘水鷮息記名軍谘瞌睡饋食雷動钌甃六葩賣貴勉勞抹利模镕弄馬跑龍套乾谿畦鹽散州山止川行身姿屍鸠食力史胥熟練厮琅四祥逃頓騰倚晩霁晩老子無庸置疑下方仙窟消費者溪舂邪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