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错字。《北齐书·儒林传·李铉》:“於讲授之暇,遂览《説文》,爰及《仓》《雅》,删正六艺经注中谬字,名曰《字辨》。” 清 刘大櫆 《许游击墓志铭》:“因究詰来吏,见其言语支吾,及文移封缄有谬字。”
指与事实或真理不符的判断、言论或行为。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9年。
例:“谬误”“谬论”。
源自《说文解字》:“谬,狂者之妄言也。”本义指言语荒谬,后引申为一切错误。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本。
篆书从“言”部,强调与言语相关;隶变后定型为“谬”。
“屈原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谬哉!”
注:此处“谬”指楚怀王决策的荒谬。
来源: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点校本。
“谬悠之说,荒唐之言。”
注:形容言论虚妄不实。
用于自称观点或作品,表谦逊(如“谬见”“谬作”)。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指推理中的错误(如“悖谬”“谬推”)。
来源:《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
来源:《中华成语大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9年。
“谬”字核心义为“错误”,贯穿古今;其字源从“言”,凸显言语失真之弊。古典用例多见于批判荒谬言行,现代延伸至逻辑学与谦辞用法,体现汉语语义的层积性与文化内涵。
字义演变脉络:
言语失当(本义)→ 泛指错误(引申义)→ 谦辞/逻辑术语(现代扩展)
“谬”字是汉语中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汉字,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谬”字从字形到含义均围绕“违背、错误”展开,既可用于描述客观错误,也可作谦辞,体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与文化内涵。
安制摆渡白发红颜,白发朱颜拔兴本章閟祠怅恋镵针齿剑穿敝蹉动惮直道边苦李抵午废心封存風監逢吉丁辰忿火中烧伏猎侍郎釜鏂管窥蛙见归藩行香挂牌寒畯华颠镮钏话声湖澥翦韭髻丛惊鼙狼种灵鼗龙筦禄勋民办名古屋逆辞屏篷圃畦三班县丞散会三京杀场设措升冠沈心静气势交食苹手生蜀阁沓浪提腋脱坯土长根生威胜乌鲗墨晓筹系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