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与水流隔绝的水池。
与水流隔绝的水池。 唐 韩愈 《送王秀才序》:“故学者必慎其所道,道於 杨 、 墨 、 老 、 庄 、佛之学,而欲之圣人之道,犹航断港絶潢,以望至於海也。” 明 宋濂 《录渔人申鲜生辞》:“吾闻之,安絶潢者,以天下之水无过其大而不知有渤澥之宏深。”
絶潢(jué huáng)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由“絶”(断绝)与“潢”(积水池)组合而成,本义指与水源隔绝的死水或淤塞的水池,引申为孤立无援的困境或停滞闭塞的状态。以下是具体解析:
本义为“断绝”,《说文解字》释:“絶,断丝也。”引申为隔绝、穷尽,如“絶路”“絶境”。
来源:《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影印本)
指低洼积水处,《左传·隐公三年》有“潢污行潦之水”,《康熙字典》注:“潢,积水池也。”
来源:《康熙字典》(同文书局影印版)
“絶潢”字面指与活水隔绝的闭塞水池,如唐代柳宗元《袁家渴记》以“絶潢”喻溪流断竭后的残水。
来源:《柳宗元集》(中华书局点校本)
因“絶”含断绝之意,“絶潢”在诗文中多象征无出路的境地。如宋代陆游《书叹》中“身如絶潢舟”,喻人生困顿。
来源:《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陂水……西絶潢而入江”,描述水道断绝后汇入长江的路径。
来源:《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
“沟浍之流,不能运舟;絶潢之水,不能吞舟”,以“絶潢”讽喻才力不足者难成大事。
来源:《论衡校释》(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
《汉语大词典》将“絶潢”归纳为:
- 断竭的水池;
- 比喻无出路的困境。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例句参考
“譬断港絶潢,徒有回澜,终无顺流之势。” ——明·张岱《陶庵梦忆》
“絶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与水流隔绝的水池”。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指孤立的水池,不与外界水系连通。该词由“絶”(断绝)和“潢”(积水池)组合而成,字面强调封闭的水域环境。
比喻引申
在文学语境中常被用来比喻孤立无援的处境或脱离主流的错误方向。例如:
相关成语
与“絶潢”相关的表达包括“断潢绝港”(形容路径或方法错误)、“潢池弄兵”(指小规模叛乱)等,均借“潢”的封闭性引申出负面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来源。
埃芥阿剌吉熬然保护采茶常故逞迈絺褐迟想单师电泡彫画冻噤端远发窘敷纷负局生钢匀功利光纤鬼王海舡后婚儿黄农虞夏家丑不可外扬检闲煎心击刁即墨牛静幽幽久次圈舍崛然鞠迳剀拂恐胁柳季倮虫没分梅簪暮衰枿生烹银肉片桑封十六烷值食苗殊廷速熟套滙特的蜩螳无恶无拂吴绵仙球闲素孝和消破小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