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获的意思、杀获的详细解释
杀获的解释
斩杀捕获。 汉 班固 《西都赋》:“览山川之体势,观三军之杀获。”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前后所奏,杀获计不下一二万人。”
词语分解
- 杀的解释 杀 (殺) ā 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 战斗,搏斗:杀出重围。 消减:杀风景。 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 收束:杀价。杀尾。 勒紧,扣紧:杀车。 用在动词
- 获的解释 获 (獲⑤穫) ò 打猎得到的禽兽:猎获。 得到,取得:获得。获奖。获悉。如获至宝。 古代对奴婢的贱称:臧获。 能得到机会或空闲:不获面辞。 收割庄稼:收获。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杀获"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其含义需结合字义和古代文献语境来理解。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古籍用例的详细解释:
一、释义分解
-
"杀"
- 本义为"杀戮",《说文解字》释:"杀,戮也",指以武力致人死亡。
- 引申义为"战斗""征伐",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杀敌为果,致果为毅"。
-
"获"
- 本义为"猎得禽兽",《说文解字》:"获,猎所获也"。
- 引申为"俘获""夺取",如《诗经·秦风》:"舍拔则获",指射箭擒获目标。
组合义:"杀获"指在战斗或狩猎中"击杀并俘获",强调通过武力行动达成双重结果(消灭敌人/猎物并夺取战利品)。
二、古籍用例与语境
-
军事场景
- 《汉书·匈奴传》载:"汉兵追北,至范夫人城,杀获甚众",指汉军追击匈奴时击杀并俘虏大量敌人。
- 《后汉书·耿弇传》:"弇复收斩获者三千余人","斩获"与"杀获"同义,指斩杀与俘获敌军。
-
狩猎场景
- 《周礼·夏官·大司马》:"大兽公之,小禽私之",郑玄注:"获者取左耳","杀获"在此指猎杀野兽后割取凭证以计功。
三、现代用法与辨析
- 使用局限:现代汉语中"杀获"几乎仅见于历史文献或仿古表述,日常用语已被"歼灭""俘获""缴获"等替代。
- 常见误用:易与"杀戮""捕获"混淆,但"杀获"特指兼具消灭与夺取的行为,如"杀获敌酋"(击杀并俘获敌首)。
四、补充说明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公开电子资源链接,释义依据权威工具书及通行文献版本。如需查证,可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或《汉语大词典》纸质/数据库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杀获”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斩杀捕获,多用于描述战争或狩猎中的行动。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
基础含义
“杀”指斩杀、消灭,“获”指捕获、获得,组合后表示在战斗或围猎中既消灭敌人又俘获战利品的双重行为。
-
语境延伸
该词常与军事活动相关,强调对敌方的打击与资源获取,如《西都赋》中“观三军之杀获”即描写军队作战成果。
二、文献例证
- 汉代典籍:班固《西都赋》以“览山川之体势,观三军之杀获”展现战场场景。
- 唐代文书:韩愈在《黄家贼事宜状》中记载“杀获计不下一二万人”,用于统计战果。
三、使用特点
- 古代专属性:现代汉语中已罕见,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
- 双动作并重:区别于单纯的“杀”或“获”,强调两种行为的同时完成。
若需进一步探究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西都赋》《黄家贼事宜状》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半妆标榜长围尺书楚兰鹑衣瘯瘰达官要人待理不理荡寒大丫头奠醊撴摔耳福放蹄符策后罩房交和劫劫径遂堪坏滥侈略节粒子楼舡军论敍洛阳市率天暝濛盘瓠閛閛批文千万意樵仆湫溢曲防绕道仁风戎首软目标阮曲瑞采丧胆亡魂三又色类事人收掌耍刺儿梳爬笋席媮快屠场吐盂玩牌宪断相柄消糜小司徒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