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盘瓠的意思、盘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盘瓠的解释

古代传说为帝 高辛氏 所畜犬,其毛五彩。时 犬戎 侵暴,帝募能得 犬戎 吴将军 头者,妻以少女。后 盘瓠 衔其头来,帝即以女配之。 盘瓠 负女入 南山 石室,子孙繁衍于南方山地。盘,一作“槃”。见《后汉书·南蛮传》、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魏书·蛮传》:“ 蛮 之种类,盖 盘瓠 之后,其来自久。”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 涪州 ﹞虽不与蕃部杂居,旧亦夷俗,号为四人。四人者,谓 华 人、 巴 人、 廩君 与 盘瓠 之种也。”一说, 盘瓠 即 盘古 。参阅 清 苏时学 《爻山笔话》。参见“ 槃瓠 ”。

槃瓠:1.古神话中人名。据《后汉书·南蛮传》、 晋 干宝 《搜神记》等书记载,远古 帝喾 ( 高辛氏 )时,有老妇得耳疾,挑之,得物大如茧。妇人盛于瓠中,覆之以槃,顷化为犬,其文五色,因名 槃瓠 。按,《玄中记》作“ 槃护 ”。后 槃瓠 助 帝喾 取 犬戎 吴将军 头, 帝喾 以少女妻之。负而走入 南山 ,生六男六女,自相配偶。其后子孙繁衍。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北 貊 起自 淳维 ,南 蛮 出於 槃瓠 。” 清 魏祝亭 《荆南苗俗记》:“ 荆南 辰州 ,与 黔 邻界毗所,崇冈万叠,绵亙二百餘里,中悉为 苗 窟, 苗 系出 槃瓠 。”

(2).泛指南方少数民族。 唐 陈陶 《钟陵道中作》诗:“烟火近通 槃瓠 俗,水云深入 武陵 乡。” 明 吾邱瑞 《运甓记·平蛮奏凯》:“挥戈瘴雨晴,仗剑蛮烟浄。看 槃瓠 匿跡,魍魎潜形。”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盘瓠”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重要形象,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释:

一、神话形象
盘瓠是帝喾(高辛氏)时期的龙犬,据《后汉书·南蛮传》等记载,其诞生源于一位老妇耳中取出的茧状物,置于瓠(葫芦)中并覆以盘,后化为五色犬。该犬因助帝喾击败犬戎吴将军,获得赐婚公主的殊荣,后携公主隐入南山繁衍后代,成为南方多个民族的始祖。

二、文化象征

  1. 民族起源:瑶族、苗族、畲族等南方少数民族将盘瓠视为共同祖先,称其为“盘王”,部分族群至今保留祭祀盘王的传统。
  2. 族群代称:唐代诗词中“槃瓠俗”即代指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如陈陶《钟陵道中作》中的相关描述。

三、历史遗迹
湖南武陵地区的“盘瓠石窟”被认为是其遗迹,洞内有形似石狗的天然岩石,传说为盘瓠化身。

补充说明:
有学者提出“盘瓠”与创世神“盘古”可能存在文化关联(如清代苏时学《爻山笔话》),但此观点尚未形成共识。

如需进一步了解瑶族盘王祭祀仪式或盘瓠石室考古发现,可查看、4的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盘瓠》的意思

《盘瓠》是一个多音字词,主要有两种意思。

第一种意思指的是盛饭或其他食物的容器,可以理解为“碗”或“盘子”的意思。

第二种意思指的是瓠子,瓠子是一种瓜果,形状略像西葫芦,通常用来制作蔬菜或瓜果类的菜肴。

《盘瓠》的部首和笔画

《盘瓠》的部首是瓜,表示该字与瓜果有关。总共有13个笔画。

《盘瓠》的来源

《盘瓠》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说文解字》中就有记载。盘瓠在古代的典籍中多用于形容用来盛食物的容器,特别是盛饭的碗或盘子。

《盘瓠》的繁体

《盘瓠》的繁体字为「盤瓠」,字形上并无太大区别,只是繁体字用于传统的书写方式。

古时候《盘瓠》的汉字写法

在古代,盘瓠的汉字写法略有不同,如今的「盘」字在古代写法中是「般」的旁邊加上一点点「玉」的形状,而「瓠」字在古代写法中则是由「瓜」字和「㸦」字的结合。

《盘瓠》的例句

1. 今天的午餐盘瓠里有一碗热气腾腾的饭菜。

2. 她把新鲜的瓠子煮熟做成美味的瓠子排骨汤。

与《盘瓠》相关的组词

1. 盘子

2. 瓠煮

3. 瓠豆

与《盘瓠》相近义的词

1. 碗

2. 盘

3. 瓜盘

与《盘瓠》相反义的词

1. 抬(指没有接触地将物品举起)

2. 倾斜(指向一侧或向前翘)

3. 撤(指离开原来的位置)

别人正在浏览...

辩诬冰壶秋月偪下残席拆号成亲尺二冤家冲浪板揣巴垂曜待间打鱼雕霞叠床架屋二皇帝梵天逛荡光面过多估市衡钧江身检柅嘉石流照鸾庭鸬鹚陂冒幸媒衒靡缛纳粮内蕊内造人儿滂敷盘垄贫乞披省铺马札子清昶寝坏侵攘散想讪毁声闻乘深远世祉霜浄水面説到大天私贶缩紧琐类俗语条系托物陈喻外刑乡地销签宵雅瑕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