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符策的意思、符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符策的解释

亦作“符册”。符契简策。《后汉书·董卓传》:“ 承 奉 军败,百官士卒死者不可胜数,皆弃其妇女、輜重、御物、符策典籍。”《资治通鉴·汉献帝兴平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符,铜虎符、竹使符之类……策,编简为之。古者誥命皆书之策。”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自朝章国纪,典彝备物,奏议符策,文辞表记,素意所不蓄,前古所未行,皆取定俄顷,神无滞用。”《三国演义》第十三回:“ 杨奉 、 董承 两边死战,刚保帝后车出,百官宫人,符册典籍,一应御用之物,尽皆抛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符策"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主要见于典籍或特定语境。根据汉语词典释义及典籍用例,其含义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1. 符命与文书(本义)

    "符"指古代朝廷传达命令的凭证(如虎符、竹符),"策"指简册文书。"符策"合用指帝王受命于天的符命文书,或官府用于封赏、任命的凭证文件。

    《汉书·王莽传》载:"帝王受命,必有德祥之符瑞……申命之辞,天人之应,粲然著明。其以符策祚于新室。" 此处指新朝受命的符命文书。

    《后汉书·祭祀志》亦载:"光武即位,建社稷于洛阳……以吉日刻玉牒书函藏金匮,玺印封之,以金绳缄以金泥,纳于坛上,加玉符策。" 此指封存玉牒的符契文书。

  2. 计谋策略(引申义)

    "符"有"符合"之意,"策"指谋略,"符策"引申为符合时宜的计策谋略。

    《宋史·岳飞传》评其用兵:"岳飞沉鸷有谋,临阵应变,出奇无穷,号令明审,符策精密。" 此处"符策"形容其谋略周密精当。

现代使用建议

该词属书面语,当代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若需表达"计策谋略",现代汉语更常用"策略""计谋"等词;指官方文件时则用"文书""凭证"等。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符策"词条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符""策"分释及用例
  3. 《汉书·王莽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4. 《后汉书·祭祀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5. 《宋史·岳飞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符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词义

  1. 字面解释

    • “符”指符契(如铜虎符、竹使符等信物),是古代调兵或行政的凭证;
    • “策”指简策,即编连成册的竹简,用于书写文书或政令;
    • 合称“符策”指古代官方的重要文书、符契与简策,常见于军事或行政场景。
  2. 同义词
    亦作“符册”,强调其作为官方档案或凭证的属性()。


二、历史文献例证


三、文学应用

在古典诗词中,“符策”多象征权力或功绩:


四、现代延伸

当代语境中,“符策”偶见于文化研究,如对齐天大圣信仰中“符策神咒”的学术分析(),但已无实际行政用途。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古籍()或相关诗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邦道抱朴含真薄怯笔飞倡议洆濡麤毛倒语愕怡防微杜衅法食废国韍佩借助进船禁路酒罏絶雅隽谈阔达堀虚苦中作乐连缠邻舍笛痝杂没齿能耗盘店偏区漂萍峭绝弃觚日给日禁日夜警戒荣赏三贤十圣山和尚神佛声声慢(寻寻觅觅)麝香石囷孰计顺媚髓饼岁用损思速销托姻吐万僞诈瓮精温疟文狱文丈卧室吾家千里驹五羊纤柳闲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