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桑树上的寄生木。《文选·张衡<思玄赋>》:“桑末寄夫根生兮,卉既凋而已育。” 李善 注:“桑末,木名也。根生,寄生也。”参见“ 桑上寄生 ”。
“桑末”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及解释如下:
桑末指桑树上的寄生木,即依附于桑树生长的寄生植物。该词出自东汉张衡的《思玄赋》:“桑末寄夫根生兮,卉既凋而已育。”唐代李善注解说:“桑末,木名也。根生,寄生也。”
词源与文献依据
该词最早见于《文选·张衡〈思玄赋〉》,描述寄生植物依附桑树生长的现象。李善的注解进一步明确“桑末”为寄生木的名称,并指出其“根生”特性(即根系寄生在宿主树上)。
与现代植物的关联
有观点认为,“桑末”可能对应现代中药“桑寄生”(一种桑树寄生植物,具有药用价值),但这一关联需结合具体文献语境分析。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文选》原文及李善注疏。
《桑末》是一个古老的汉字,意为“细小的桑叶”,也指代桑叶的尖端部分。
桑末的部首是木,笔画数为4。
桑末最早出现在《字林》一书中,是一个古代的字词。在繁体字中,桑末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桑末的写法略有不同。它是由木的左边加上十字部分的上部构成的,表示了桑叶的外形。
1. 桑末轻柔地飘落在地上。
2. 小姐细心地用桑末抚摸着古琴的琴弦。
1. 桑叶:指桑树的叶子。
2. 桑葚:指桑树的果实。
3. 桑拓:指用桑末制作的印章。
桑末的近义词有桑尖、桑叶。
桑末的反义词是桑叶的其他部分,如桑脉、桑干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