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敉平的意思、敉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敉平的解释

平定;安定。 清 曾国藩 《复吴南屏书》:“辖境敉平,雨泽霑足,岁事可望丰稔。”《清史稿·兵志八》:“今 藏 事敉平,仍抽拨营兵,移防江卡。”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及南北统一,大局敉平,所有民事财政各有专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敉平(mǐ píng)是汉语中表示"平定、安抚"义的复合动词,其构词法由会意字"敉"与形声字"平"组合而成。从《汉语大词典》释义来看,"敉"本义指安抚,《说文解字》释为"抚也,从攴米声",《尚书·大诰》"敉宁武图功"即用此本义。现代汉语中,"敉"已不单独使用,仅存于"敉平""敉乱"等复合词中。

该词的权威用法可追溯至《明史》"敉平祸乱"等历史文献记载,在当代语用中多用于书面语体,特指通过有效手段消除动荡局势。相较于近义词"平定","敉平"更强调采取怀柔手段实现安定,如《清史稿》记载清廷"敉平回疆"时采取的民族和解政策。

在词源考证方面,文字学家裘锡圭指出"敉"字甲骨文构形作手持农具平整田地状,引申为治理、安抚之意(《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现代《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明确标注该词为书面语词,建议在正式文书或历史叙述中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敉平”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mǐ píng,其核心含义为平定、安定,并带有安抚的引申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通过行动使局势恢复稳定,消除动乱或冲突,达到“平定”状态。例如:“辖境敉平,雨泽霑足”(《清史稿》),描述地区恢复安定。

  2. 引申含义
    在部分语境中,可理解为“安抚”,强调通过治理手段实现社会和谐,如“敉功”指安定天下的功业。


二、字源与构成


三、文献用例

  1. 历史记载
    清代文献中常见该词,如曾国藩《复吴南屏书》用“敉平”描述地区安定;《清史稿》记载“藏事敉平”,指西藏事务平定。
  2. 现代用法
    李一在《荆宜施鹤光复记》中写道“大局敉平”,指社会恢复稳定状态。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政治语境,描述国家治理、社会秩序恢复等场景,如“敉平叛乱”“局势敉平”。需注意其古雅色彩,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清史稿》《曾国藩文集》等历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獭髓宝身保障备完本纪跛躃不避斧钺不期然不省铲刷禅悦承宠惩治迟顿串哄出挑萃聚荡産倾家法兰缝衣工人富贵显荣副研究员干甚含糊河脣合议庭候府黄大黄金石脚弓脚炉假惺惺锦胸绣口津渚镌减亢宿鲙鲈酷切蓼莪灵曜律令茅堂愍册某等弄影欧刀旁魄朋家皮车批抹起死人而肉白骨盛坐矢石之难顺非私费谈圆説通田邑团粉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