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按堵的意思、按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按堵的解释

安居;安定。《汉书·高帝纪上》:“吏民皆按堵如故。”《旧唐书·代宗纪》:“既收京城,令行禁止,民庶按堵,秋毫不犯。”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设制久无更故,民如按堵,法比通衢。” 曹之骐 《腾越光复纪略》:“军兴之际,城中按堵如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按堵” 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其含义与现代常用的“安堵”相同,核心意义指安居、安定、不受侵扰。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本义与核心含义: “按堵”意指百姓生活安定,居所稳固,不受骚扰或迁徙。它描绘的是一种社会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状态。这个意义直接来源于其字面组合:“按”有安定、抚慰之意,“堵”指墙壁,引申为居所、家园。合起来即“使居所安定”。《汉语大词典》明确指出“按堵”同“安堵”,释义为“安居;安定”。

  2. 引申义与用法:

    • 社会稳定: 常用于形容战乱平息或新政施行后,社会恢复秩序,人民生活安定。例如史书中常见的“吏民按堵如故”,意指官吏和百姓像往常一样安定生活。
    • 民心归附: 也用来表示百姓对新政权或治理者的接受与归顺,因为其政策带来了安定。王力《古汉语字典》在解释“安”时提及相关词“安堵”,强调其“安居不迁”之意。
  3. 出处与经典用例: “按堵”一词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最早且最著名的出处见于《史记》和《汉书》:

    • 《史记·高祖本纪》: “诸吏民皆案堵如故。”(这里的“案堵”即“按堵”)。描述刘邦入咸阳后与百姓约法三章,使得秦地吏民生活未受惊扰,保持安定。
    • 《汉书·高帝纪上》: 同样记载:“吏民皆按堵如故。”颜师古注曰:“按堵者,言不迁动也。” 这清晰地说明了其“安居不迁”的核心含义。
  4. 词源考证与关联: “按堵”是“安堵”的早期或异写形式。“安”与“按”在古代常有通假或意义关联,“安”本身即有安定、安置之意。“堵”指墙垣,代指家室、居所。因此,“安堵”或“按堵”即“安居”之意。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虽未直接注“按堵”,但对“安”的解释(“静也”)和“堵”的解释(“垣也”)有助于理解其构词逻辑。

  5. 现代使用与近义词: 在现代汉语中,“按堵”一词已非常罕用,基本被“安堵”取代,且“安堵”本身也属书面语或历史语境词汇。更常用的近义词包括“安居”、“安定”、“安生”、“太平”等。理解“按堵”对于阅读古籍、理解历史文献中的社会状况描述至关重要。

“按堵”是一个源自秦汉典籍的古语词,意为“安居、安定、不受侵扰”,尤其强调百姓居所稳固、生活秩序未被打乱的状态。其最著名的用例见于《史记》和《汉书》对汉高祖刘邦入咸阳后社会情形的描述。它与“安堵”同义,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

主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 (权威语文辞书,收录“按堵”词条并释义)
  2. 王力《古汉语字典》 (权威古汉语工具书,解释相关词义)
  3. 《史记·高祖本纪》 (中华书局点校本,原始文献用例)
  4. 《汉书·高帝纪上》 (中华书局点校本,原始文献用例及古注)
  5.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清代文字学经典,辅助理解字义)

网络扩展解释

“按堵”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安居、安定,多用于描述社会秩序或百姓生活的稳定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文献用例

  1. 《汉书·高帝纪上》
    “吏民皆按堵如故”,指刘邦入关中后,百姓生活未受战乱影响,依然安定。
  2. 《旧唐书·代宗纪》
    “民庶按堵,秋毫不犯”,描述唐代宗时期军队纪律严明,百姓安居。
  3. 元代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
    “民如按堵,法比通衢”,比喻社会治理有序,法令畅通。

三、用法特点

四、近义辨析

词汇 侧重方向 典型场景
按堵 治理后的秩序恢复 战乱、变革后重建
安堵 日常生活的稳定 和平时期民生状态
晏如 个人心境平和 文学化情感表达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汉书》《旧唐书》等史书原文,或查阅《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蒡蓊菜边陲佖佖冰辉不妇补陁落迦才辞猜鸷操刀必割池綍词华次数點點搐搐放蒙挣藩阃奉公不阿风沤篝衣骇状殊形颔首核发阂富喝命夹袋人物笺记迦叶节略矜哀近房警勗匡世枯闲隶配帽花马如游龙猛割丁霿淞门启判案亲覩庆阴崎峣凄雨人正三度少安毋躁誓惩时机司务所染特操铁公鸡筒车帷灯匣剑下笔如神贤材仙师誵譌歇息膝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