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达识的意思、达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达识的解释

富于才干、识见。亦指富于才干、识见者。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夫詮衡之重,关诸隆替,远惟则哲,在帝犹难, 汉 魏 已降,达识继轨,雅俗所归,惟称 许 郭 。” 唐 柳宗元 《答元饶州论政理书》:“ 宣英 达识多闻而习於事,宜当贤者类举。”《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梦寐能通造化机,天教达识剖玄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达识(dá shí)是汉语词汇中一个兼具动词与名词特性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通达而深刻的见识”或“对事理有透彻的理解”。《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对事物本质及规律有深入认知的能力”,强调认知的深度与广度。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达”在古汉语中指“通晓、透彻”,如《论语·雍也》中“己欲达而达人”;“识”则指“见解、知识”,如《庄子·外物》中“去小知而大知明”。二者结合后,词义从“通晓知识”延伸至“超越表象的洞察力”。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曾以“达识宏裁”形容学者对文献的深刻解读。

该词多用于形容人对复杂问题的判断力,例如:“其达识远见,为众人所不及”(引自《朱子语类》)。近义词包括“卓见”“睿智”,反义词则为“浅见”“愚蒙”。当代语言学家王宁在《古汉语词义论》中指出,达识“既包含知识积累,更体现思维境界的提升”。

网络扩展解释

“达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达识”指通晓事理、具备卓越才干和深刻见识,既可形容人的能力特质,也可代指拥有这种特质的人。拼音为dá shí(注音:ㄉㄚˊ ㄕˊ)。

二、引证与用法

  1. 古代文献用例

    • 南朝梁代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提到“汉魏已降,达识继轨”,指汉魏以来有才识的人相继涌现。
    • 唐代柳宗元在《答元饶州论政理书》中评价他人“达识多闻而习於事”,强调其见识广博且务实。
  2. 词性特征
    该词兼具名词与形容词属性:

    • 名词:指代有才识的人(如“雅俗所归,惟称许郭”)。
    • 形容词:描述通晓事理的特质(如“达识多闻”)。

三、现代应用

现代语境中,“达识”多用于书面表达,常见于对历史人物或学者的评价,例如:“他是一位达识之士,对传统文化有独到见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用例,可参考《初刻拍案惊奇》等文献中的相关描述。

别人正在浏览...

按劳取酬边罏儳妇从教殚精极虑啖啮到伴倒掷订单遁身远迹繁人忿痛告报孤突鹤骖鹤言何与鬨然绘卷浑奥捡押骄侮界方禁藏久经世故酒利裾马襟牛开疆拓宇连牍连六连续剧联延利赖緑鬓门童民历谟典盘案麅子千乘旗兵骑兵清妍渠犂肉里眼阮生涕焺点属卢搜索枯肠泰来否往踏浪儿逃责台贴身子通志望祭相叅响答影随象话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