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任。相信而敢于托付。《南史·循吏传·郭祖深》:“上不任信下,转相督促。” 明 宋濂 《御史中丞章公神道碑铭》:“ 惟渊 乃 胡君 所任信者,既伏诛,部曲莫不股栗。” 清 昭槤 《啸亭续录·金司寇》:“ 阿文成公 为其所紿,以为豪吏,颇任信之。”
任信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语境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为“信任并加以任用”,强调对某人的信赖与委以职责的双重行为。以下从词典释义、字源分析与文献用例三方面详细阐释:
《汉语大词典》将“任信”定义为:
信任并任用。
例证: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一》载:“(代宗)任信宦官,猜忌将帅。”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1267页。
现代用法中,“任信”属书面语,多用于历史叙述或政论语境,表意凝练庄重。
《说文解字》:“任,符也。”本义为“承担、负荷”,引申为“委派职务”“托付职责”。如《论语》“任重而道远”。
《说文解字》:“信,诚也。”本义为“言语真实”,引申为“信任”“信赖”。如《史记》“民无信不立”。
二字复合后,“任信”融合“委任”与“信赖”之义,凸显权力赋予与情感认同的结合。
《资治通鉴·唐纪》(北宋·司马光)
“代宗任信宦官,外朝之臣虽李、郭之勋,皆忌之。”
此句批判唐代宗过度宠信宦官,疏远功臣,体现“任信”的权力分配色彩。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资治通鉴》,1956年,卷二百二十四。
《明史·奸臣传》(清·张廷玉)
“熹宗任信魏忠贤,致阉党横行,忠良尽黜。”
描述明熹宗重用宦官魏忠贤导致朝纲败坏,印证“任信”对政局的影响。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1974年,卷三百五。
当代使用中,“任信”多见于历史研究、政治评论领域,如:
“君主若任信小人,必致国势衰微。”
其语义强调“因信任而赋予权力”,与单纯“信任”(如情感信赖)存在区别。
参考文献
“任信”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rèn xìn,其核心含义为信任,相信而敢于托付。以下是详细解释:
“任信”融合了“信任”与“托付”的深层含义,既可用于历史语境中的权责关系,也适用于现代对个人或集体的信赖表达。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献来源,可参考汉典及历史典籍。
贝叶避寇冰肤裨正捕机吵翻传吏出口入耳打家贼电热丝刁健贩夫驺卒饭秦蜚凶给施骾骨工市捍屏好事天悭荷负恒分鹤舞何幸和奏黄蜡蜡欢宴浃旦嘉醴结托近怀僦丁九灋舅母巨浸敛翠怜忪力戒骊羊瞒上不瞒下名誉墨绖从戎末行魔咒痞徒强盛清陗容栉三唱三潭印月山君世世书品耸翮算来抟沙作饭枉直随形万选青钱晩志温给笑中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