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命祀的意思、命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命祀的解释

谓遵天子之命所进行的祭祀。《左传·僖公三十一年》:“ 相 之不享於此久矣,非 卫 之罪也,不可以閒 成王 周公 之命祀,请改祀命。” 杨伯峻 注:“閒借为干,犯也,违也……盖诸侯之国所当祀者,由 周 王室命之; 卫 国之所当祀者,为 成王 周公 所命,今祀 相 ,在命祀之外者,故云犯 成王 周公 之命祀也。”《左传·哀公六年》:“三代命祀,祭不越望。”《国语·鲁语上》:“大惧乏 周公 太公 之命祀,职贡业事之不共而获戾。” 韦昭 注:“ 贾 ( 贾逵 ) 唐 ( 唐固 )二君云:‘ 周公 为太宰, 太公 为太师,皆掌命诸侯之国所当祀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命祀是古代汉语中特指由天子或诸侯颁布敕令、规定规格的官方祭祀活动。该词由“命”(敕令、规定)与“祀”(祭祀)组合而成,多用于描述先秦时期国家礼制体系下的宗教仪式规范。

基本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命祀”指“帝王依礼制定的祭祀”,强调祭祀行为的法定性与等级性。例如《周礼·春官》载:“凡祀,掌其命祀”,说明此类祭祀需严格遵循礼官制定的程序。

历史渊源与制度特点

  1. 权限限定:仅天子或诸侯有权颁布命祀,如《礼记·王制》所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普通民众不得僭越。
  2. 对象分级:祭祀对象按政治地位划分,天子祭祀昊天上帝、五岳四渎,诸侯则祭祀境内山川(《春秋左传·僖公三十一年》)。
  3. 仪式规范:包含牺牲种类、乐舞规格、祝祷文辞等细节,清代经学家王引之在《经义述闻》中考证,命祀制度“以玉帛牲牷为等差,彰尊卑之义”。

相关词汇辨析

现代研究延伸

当代学者通过甲骨文与金文考证,发现商周时期命祀制度已包含占卜择日、祭器铭文等细节(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殷周祭祀制度研究》),印证其作为早期国家治理手段的宗教政治双重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

“命祀”是古代礼制中的专有名词,主要指遵从天子的命令所进行的祭祀活动,体现了周代祭祀制度的等级性和规范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1. 制度性规定
    命祀是周王室为诸侯国制定的祭祀规范,规定了各诸侯国应祭祀的对象和范围。例如《左传·僖公三十一年》记载,卫国因擅自祭祀“相”(夏代君主)而被要求改正,因为此举违背了成王、周公制定的祭祀制度。

  2. 祭祀范围限制
    根据《左传·哀公六年》,“三代命祀,祭不越望”,即夏商周三代均规定祭祀不可超越本国境内的山川神灵。

  3. 违犯后果
    诸侯若擅自更改祭祀对象,会被视为“干犯命祀”(“干”通“犯”),可能招致政治或宗教层面的责罚。

延伸背景

参考资料

可通过《左传》《国语》等古籍原文或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和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抱恨终天崩坠並傳冰蕤璧台裁禁财团参考书斥疵胆土打通宵點抹佃仆定销感帨光隆袿襡国际惯例汗液河矦画棰划粥割齑鹄形菜色翦藩俭觳家邱竭蹶戒期节旨节志竭走棘猴集思广益擂家汉量校梨枣龙阳之兴轮子名父凝注噗哧蒲椠千叶热呼辣人民币人蜕乳臭未干陕服沈洿十款诗癯侍直松术泝洄铁则痛叱狪狪玩手腕小极瞎淘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