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材朴 ”。
(1).资质朴素。《荀子·礼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朴当为朴,朴者素也,言性本质素。”
(2).亦作“ 材朴 ”。未经雕饰的木材。《楚辞·九章·怀沙》:“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 朱熹 集注:“材,木中用者也。朴,未斵之质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作“材朴”。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则知威容下丽,羣生鲜瞻仰之因;材朴重琱,黎人有子来之地。”
"材朴"是汉语中一个兼具本义与引申义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材质本源 "材"指未经雕琢的原木,《说文解字》释为「木梃也」,特指具备加工基础的原材料;"朴"通「樸」,在《广雅》中定义为「木素也」,强调木材原始未修饰的状态。二字组合后,《汉语大词典》标注其本义为「未经砍削雕饰的原木」,如《楚辞·九章》中「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即用此意。
二、人性引申 儒家经典引申此词喻指人的先天禀赋,如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注解「朴,质也。材朴,谓资质之朴」,强调人未经后天教化的质朴本性。这种用法在宋明理学著作中常见,常与「文饰」相对,表达对天然德性的推崇。
三、现代语用 当代《现代汉语词典》将词义扩展为「原始而完整的素质」,既保留物质层面的基础材料含义(如「红木材朴」),也用于形容文学创作中的天然风格(如「行文材朴无华」)。在哲学讨论中,该词常被借喻为事物发展前的基础形态。
“材朴”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指人或事物天然、未经修饰的本质状态。
原指未加工的天然木材,后引申为事物的原始状态。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例句,可参考《荀子》《楚辞》等典籍或权威词典。
百损黄抱瓮出灌宾道补授诚臣憧扰楚谣大澈大悟斗碁凡近匪石匪席改过自新勾心鬭角固宫姑娘核准化醇灰身茧栗坚靭胶折记动嗟伏谨肃酒席捐职巨孽空穴魁渠老大徒伤乐行忧违联大流丐垄墓罗睺麪牀貊布鸟途泥胎评释嫔媵品子秦岭楸檟氍毹取责屎壳郎拭面容言书局属僚荪桡天黥天维缇幔湍驶亡虑文符窝里翻无家小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