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荪桡的意思、荪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荪桡的解释

以荪草为饰的船桨。《楚辞·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绸,蓀橈兮兰旌。” 陆侃如 注:“蓀橈,是用蓀草饰的橈。” 清 黄景仁 《舟行即目》诗:“雾鬢烟鬟水上头,蓀橈斜倚蓼花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荪桡(sūn ráo)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典文学意蕴的词汇,特指用香草“荪”装饰的船桨,多见于先秦文献,尤以《楚辞》为典型载体。其释义与文学意象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指香草“菖蒲”或古书中的“荃”(香草名),象征高洁品德。《说文解字》释:“荪,香草也。” 在《楚辞》中常以香草喻君子,如王逸注《离骚》:“荪,香草,以喻君。”

    来源:许慎.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原意为船桨,《说文·木部》:“桡,楫也。” 引申为轻舟或划船工具。

    来源:同上

  3. 合成词“荪桡”

    即“以荪草装饰的船桨”,字面指华美的划船工具,深层寓意高洁雅致的品行。

    例:《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王逸注:“荪桡,以荪饰桡也。”

    来源:洪兴祖. 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


二、文学象征与用法

  1. 《楚辞》中的意象

    在祭祀湘水之神的篇章中,“荪桡”与“蕙绸”“兰旌”并列,以香草装饰船具,营造神圣洁净的氛围,反映楚地巫文化中对自然神灵的礼敬。

    来源:汤炳正等. 楚辞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2. 隐喻意义

    学者姜亮夫指出,“荪桡”等物象是“以芳洁之物表虔敬之心”,暗喻主人公(或祭祀者)品性如香草般芬芳高洁。

    来源:姜亮夫. 楚辞通故(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三、权威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

荪桡:用荪草装饰的船桨。《楚辞·九歌·湘君》:“荪桡兮兰旌。”亦泛指华美的船具。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


四、文化延伸

“荪桡”作为楚文化符号,体现了先秦时期“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后成为诗词中“雅舟”“高洁之行”的代称。如宋代李彭老词:“荪桡桂棹,澹月映烟。”

来源:唐圭璋. 全宋词(中华书局,1999年)


结语

“荪桡”一词融合了器物(船桨)、植物(香草)、文化(祭祀)三重内涵,其核心意义始终围绕“以芳洁之物承载崇高精神”,是汉语古典美学的重要载体。

网络扩展解释

“荪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荪桡(拼音:sūn ráo)指以荪草(一种香草)装饰的船桨。其中“荪”为香草名,“桡”本义为船桨,合起来形容用香草点缀的桨具,多见于古典文学作品。

二、出处与例证

  1. 《楚辞·九歌·湘君》
    原文:“薜荔柏兮蕙绸,蓀橈兮兰旌。”
    陆侃如注:“蓀橈,是用蓀草饰的橈。”
    此句描绘了湘君船上的装饰,以香草荪、兰等点缀船桨和旗帜,体现楚辞的浪漫意象。

  2. 清代黄景仁《舟行即目》
    诗句:“雾鬢烟鬟水上头,蓀橈斜倚蓼花洲。”
    此处“蓀橈”借指船桨,与自然景物结合,营造出诗意画面。

三、其他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楚辞》注本或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八元标检禀粮不灰木苍黔草菅搀先敕甲春花秋实当晚电掣风驰电路丁米顶上巢东牀娇婿愤郁抚世夫栘宫砚鼓动横侈花姑娘哗毁患苦呼嗤鹄苑机秘筋疲力竭絶磵两部蛙砺兵麟韦马翻人仰命定浓艳盘根问底迁拜奇方轻气球扫地夫上声绍衣生手饰画收胔水蓼水色山光熟虑飔风松根石松丸贪荣题红叶图堡为期不远香厨见年枭雄小徭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