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文书。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奏,宜穷往烈。”《南史·齐纪上·武帝》:“文符督切,扰乱在所,至是除荡,百姓悦焉。”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文符日至其门,鞭笞日加其身。”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四》:“ 周 定州 刺史 孙彦高 ,被 突厥 围城,不敢出厅,文符须徵发者,於小牕接入。”
“文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为综合解释:
《文符》是一个常用的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文字的符号,也可以指文学或书面表达的方式。
《文符》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文(wén)和符(fú)。
它的总笔画数为8画,其中文部的笔画数为4画,符部的笔画数为4画。
《文符》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最早出现在《尚书》这部经典文献中。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文符」。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以《文符》为例,古时候的写法可能是「文」字和「符」字的组合,形状和现代汉字略有差别。
1. 他的文章字字珠玑,真是一篇经典的文符。
2. 通过运用各种文符的手法,他成功地展现了主题的意蕴。
组词:
- 文学(wén xué):指通过文字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 文字(wén zì):指书面表达意思的符号系统。
- 符号(fú hào):指用来表示某种意义或信息的符号。
近义词:
- 字符(zì fú):和「文符」的意思相近,指用来表达意义的符号。
- 书面语(shū miàn yǔ):指用文字书写的语言表达方式。
反义词:
- 口语(kǒu yǔ):指口头交流和表达的语言方式,与「文符」相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