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捐纳得官。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艺能·治庖》:“故曰经济、文章,自较科第为重,虽出之捐职,亦可以治民。”
“捐职”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历史背景和权威资料综合理解:
捐纳得官(主流含义) 指通过向官府捐纳钱财或物资获得官职,常见于明清时期。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提到:“虽出之捐职,亦可以治民”,说明当时捐职者虽非科举出身,但仍可担任官职。这种制度是古代财政补充手段之一。
主动辞官(少数说法) 部分词典将其解释为“主动放弃官职”,认为“捐”表舍弃、“职”指官职,用于褒扬为道义辞职者。但此说法未见于高权威性历史文献。
辨析建议:
注:查字典等工具书对两种解释均有收录,建议使用时标注语境差异。
捐职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放弃(原有的)职位、职务。下面将对捐职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介绍。
捐职的拆分部首为扌和职,扌表示手,职表示职位。捐职共有10画。
捐职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汉书·王莽传》。据记载,王莽在东汉末年篡位后,他试图通过削弱皇室权力来达成他的理想。为此,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减少官员的权力和收入。因此,一些官员选择了自愿放弃原有的职位和职务,这就是捐职的由来。
捐职的繁体字为捐職。
在古代,捐职的写法略有不同。职在古代写作“冝”,而捐在古代写作“筠”。因此,古代捐职的写法为“筠冝”。这种写法在现代已经不再使用。
1. 他为了不再受政治压力,选择了捐职。
2. 在这个职位上工作多年后,他决定捐职追求自己的梦想。
3. 大臣为了表达自己的忠诚,主动捐职以示退让。
1. 捐助:指通过捐赠来给予帮助或支持。
2. 职位:指人们在组织或机构中担任的特定职务。
3. 放弃:指自愿放弃某物或某种权益。
辞职、辞去职务
就职、上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