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谨慎恭肃。《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 吉 , 吉 愈益谨肃。” 宋 袁燮 《边汝实行状》:“平居谨肃自持,虽病不改其度。”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母仪惟谨肃,家法在矜庄。”
(2).严肃。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谨肃”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人的态度或行为,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谨慎恭肃
指为人处世时既保持谨慎,又体现恭敬庄重的态度。例如《史记·司马相如传》提到“吉愈益谨肃”,描述了人物因注重礼节而愈发严谨的状态。
严肃
强调场合或氛围的庄重性,如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描述“工人的脸色很谨肃”,突显了神态的郑重与不苟言笑。
“谨肃”既包含内在的谨慎态度,也涵盖外显的庄重气质,适用于强调礼仪规范或严肃氛围的场景。如需更多古籍例句或延伸解析,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谨肃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严肃,庄重,指人的言行态度严谨端庄不轻率随便。
谨字的部首是讠,谷是它的精简字形,它的总笔画数为6。
肃字的部首是⺼,它的总笔画数为8。
谨字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的写法是䚡,随着历史的演变,逐渐演变为现在的谨字形。
肃字在繁体中的写法为肅。
在古代,谨字的写法略有不同,示例如下:
䚡:象形字,形状类似于一张口的鳄鱼。
谷:声旁旁符号。认为采取了鸟飞音讹的法音化的音义人物。
肃字在古代写法为敕,为“尺”与“制”的合字,指严肃编制法令。
1. 他谈吐谨肃,举止得体,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
2. 在庄重而谨肃的仪式上,大家都面带微笑,给人以良好的氛围。
3. 这场庄重而谨肃的演讲,深深地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谨慎、谨记、谨言慎行、谨守、谨慎小心
庄重、严肃、正经、端庄、庄严、庄重肃穆
轻率、随便、不慎、放荡、肆意、不受拘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