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府编书的机构。亦以称其官吏。 宋 司马光 《进<资治通鉴>表》:“陛下俯从所欲,曲赐容养,差判 西京 ,留司御史臺。及提举 嵩山 崇福宫 ,前后六任,仍听以书局自随,给之禄秩,不责职业。”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二:“先祖读之大喜,以谓句句着题,荐之于时相 何清源 ,即除书局。”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时帆之吝》:“ 法时帆 祭酒与予交最篤,计论天下事,颇识窾要,屡领书局,考证详明。”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内阁中书掛数珠,自 严侍读 长明 始。 严 官中书时,充方畧馆官,以书局在内廷,例许掛珠也。”
(2).官立刊印书籍的机构。 清 同治 年间,各地先后成立书局,如 江苏 金陵书局等。参阅 叶德辉 《书林清话·古今刻书人地之变迁》。后书店或出版社亦有称书局者。如:中华书局。
“书局”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以下是综合解释:
古代官府机构
最初指官府设立的编修、刊印书籍的机构。例如宋代为编修史书设立“重修晋书局”,清代同治年间各地设立官办印书机构(如金陵书局)。这类机构兼具编纂、校对、出版功能,由官员或学者主持。
官职代称
在特定语境中,“书局”也指代参与编修书籍的官吏职位,如宋代王明清记载的“馆职资浅者”负责校对黄本。
现代含义演变
近代以来,词义逐渐扩展为两类:
词语结构
该词由“书”(书籍)和“局”(机构/部门)组成,体现其核心职能为书籍相关事务。
补充:清代官书局对古籍整理有重要贡献,如金陵书局刊印的《史记》《汉书》等版本至今被学界重视。
《书局》是指专门经营书籍的商店,也是读者获取知识和阅读书籍的场所。
《书局》包含两个字,前一个字是“书”(shū),后一个字是“局”(jú)。
其中,“书”字的部首是“言”,它的笔画数为4画。
而“局”字的部首是“尸”,它的笔画数为7画。
《书局》一词源于汉语,早期是指为出售和借阅书籍提供场所的机构。现代社会中,书局可以指书店、图书馆等地。
在繁体字中,《书局》的写法为「書局」。
在古代,一般使用繁体字写作「書局」。
1. 我经过书局的时候,看到门口摆放着最新出版的图书。
2. 星期六我会去书局买一本小说来放松自己。
书架、书籍、图书馆、图书、藏书楼等。
书店、书铺、书坊
药局、杂货店
八分北貉并覆鄙直赤縺蛇齿亡舌存醇懿澹简道术电子游戏东张西望鹅毛扇恶语中伤反水菲食附依刚耿狗彘画界户长剿合郊霈饥年君迁扣球老年人六籍奴婢礼先壹饭沦坏迷觑眼暮途胚叶皮裳潜匿欺变情见侵街钱藑茅散勇上菜身败名裂饰甲底兵首珰说不过去四荒八极岁登躢鞠天昏地暗铁叶车委悉韦弦紊乱寤生污史险倾笑蔼蔼笑面夜叉席道曦赫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