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抱瓮出灌”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本义
指抱着水瓮(陶制盛水器)从井中取水灌溉田地,形容原始的灌溉方式,需要耗费大量体力且效率低下。
出处
源自《庄子·天地》:“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描述子贡在汉阴遇到一位拒绝使用机械、坚持手工劳作的老人,体现道家“无为”思想中对自然状态的追求。
比喻义
现多比喻做事方法笨拙,付出多而收效少,或形容安于现状、拒绝改进的保守态度。
用法与特点
该成语既保留了《庄子》中蕴含的哲学反思,也在现代语境中衍生出对低效行为的批评,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褒贬倾向。
抱瓮出灌是一种成语,意思是比喻做事不切实际,结果以失败告终。
抱瓮的部首是手,瓮的部首是瓦,出的部首是凵,灌的部首是氵。抱瓮共有14画,出共有5画,灌共有9画。
来源和繁体字写法抱瓮出灌最早出现在《史记》中,形容一个人手拿空空如也的瓮子,企图往外灌水,结果却一滴水也灌不进的样子。
繁体字写法:抱甕出灌。
例句他抱瓮出灌,一点成果都没有。
小明的计划抱瓮出灌,非常不切实际。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组词:抱头痛哭、抱定信念、抱负远大。
近义词:空欢喜、徒劳无益。
反义词:有备而来、事半功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