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戎马生郊的意思、戎马生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戎马生郊的解释

《老子》:“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陈鼓应 注:“生於郊,指牝马生驹犊於战地的郊野。”意谓国家政治不上轨道,连怀胎的母马也用来作战。后以“戎马生郊”指战乱不断。《隋书·经籍志一》:“ 后周 始基 关 右,外逼强邻,戎马生郊,日不暇给。” 唐 张说 《冉府君神道碑》:“于时四镇未復,二蕃犹梗,屯田遶塞,戎马生郊。”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辽左弃地》:“万一戎马生郊,小丑犯顺,卑职自甘捐躯报国。” 清 钱谦益 《送瞿稼轩给事南还》诗:“戎马生郊还国耻,班行失士岂吾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戎马生郊”是汉语中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成语,出自《老子》第四十六章:“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该成语的字面与引申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字词溯源

    “戎”本义指兵器或军队(《说文解字》释为“兵也”),“戎马”即战马;“生”指生产、生育,“郊”为城邑外的区域。原句描述战乱时期,母马被迫在战场郊野产子,暗喻社会动荡、民生凋敝。

  2. 引申含义

    成语浓缩了古代战争对社会的破坏性,借动物在非自然环境下繁衍的现象,批判统治者穷兵黩武、违背道义的行为。《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将其定义为“指战乱不息”,强调长期战争导致的社会失序。

  3. 文化关联

    该成语与《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呼应。老子主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第三十章),认为滥用武力会引发恶性循环,而“戎马生郊”正是“失道”后的具象化结果,体现道家反战哲学。

  4. 现代运用

    当代语境中多用于文学评论或历史论述,例如描述王朝末期军阀混战的局面,或警示战争对人类文明的威胁。其使用场景需结合上下文,避免脱离“战祸连绵”的核心语义。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戎马生郊”是一个源自道家经典的成语,其解释可从以下四方面展开:

一、出处与原文 该成语出自《老子》第四十六章:“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陈鼓应注解为“生于郊,指牝马生驹犊于战地的郊野”()。原句通过母马在战场产子的意象,批判统治者失道导致战乱频发。

二、核心含义 指代国家政治混乱时,连怀孕的母马都被征作军用,引申为战祸连年、社会动荡的状态()。如《隋书》载“戎马生郊,日不暇给”,即用此典形容北周初建时外患频仍的处境()。

三、语法特征 作宾语或定语使用,常见于史书与政论文章。明代刘若愚《酌中志》载“万一戎马生郊”,即作宾语指代突发战事()。

四、文化延伸 在诗词中常与家国情怀结合,如清代钱谦益“戎马生郊还国耻”之句,借成语抒发对时局的忧思()。现代多用于学术讨论古代战争史或政治哲学领域。

需注意该成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于文言色彩浓厚的语境,日常交流中可用“兵连祸结”“烽烟四起”等近义词替代。

别人正在浏览...

半蟾悲吒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可奈何布种巢倾卵破瘳健词调东风射马耳陡跌房中乐浮头滑脑妇谒该班儿改聚苟若罕遘黑匣子画士花信茧犊见拟积泯警惧酒肆据梁君道苛禁扣门夸奢老东西料浆泡冥婚暮年内难频果平芜黔愚情同鱼水琴弦七损八益驱领肉头杀鸡炊黍善月勝會十二诸侯世累书柬图章松影宿遇鷏鸟贴换缇骑通音网罛洧盘五章小卖部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