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道的意思、君道的详细解释
君道的解释
为君之道。《易·复》:“象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汉 蔡邕 《独断》:“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起,君道衰,故不贺。”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卷下:“君有常道,臣有定守。赏当功,罚当罪;与之惟我德,夺之惟我惧,君道也。”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先进》:“师道与君道并重,教泽与治泽齐长。”
词语分解
- 君的解释 君 ū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君主。君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君君”)。君王。君上。国君。君权。君临。君侧。 古代的封号:商君。平原君。信陵君。长安君。 对对方
- 道的解释 道 à 路,方向,途径: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指法则、规律: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道学。传道。修道。 方法,办法,技术:门道。医道。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
网络扩展解释
“君道”是一个源自中国古典文献的词语,主要含义为“为君之道”,即君主治理国家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
- 基本释义:指君主在治国理政中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政治原则及行为准则。这一概念体现了古代对统治者品德与能力的双重要求。
二、文献引证
- 《易经》:提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强调违背君道会导致灾祸。
- 汉代蔡邕《独断》:通过“君道长”与“君道衰”的对比,将君道与阴阳之气关联,反映其兴衰对国家的影响。
- 宋代宋祁《宋景文公笔记》:提出“赏当功,罚当罪”是君道的重要内容,主张奖惩分明的治理方式。
三、内涵解析
- 道德层面:要求君主具备仁德、公正等品质,如《论语》中“君使臣以礼”的君臣关系准则。
- 实践层面:包括选贤任能、制定法度、平衡权力等具体治国策略,如中提到的“君有常道,臣有定守”。
四、延伸关联
- 与“臣道”对应:君道常与臣子的职责(臣道)并提,形成“君君臣臣”的伦理体系,如明代李贽所言“师道与君道并重”。
提示:若需了解该词在现代语境下的特殊用法(如品牌名称),可进一步查阅相关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君道
君道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君和道。
拆分部首和笔画:
君的部首是口,共有7个笔画。
道的部首是辶,共有12个笔画。
来源:
君道这个词源于《易经》中的一句话:“君子以道德修身,以德治国”。其中,“君子”指的是有道德修养的人,“道”指的是正确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繁体:
繁体字“君道”写作「君道」。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人们用毛笔在纸上书写汉字,所以字的形状和现代略有不同。繁体字“君道”的古代写法为「君道」。
例句:
1. 他一直坚守着君道,为人民服务。
2. 君道便是行于君子之道。
组词:
以“君”字为首的组词:君王、君主、君臣、君子等。
以“道”字为首的组词:道德、道路、道义、道教等。
近义词:
近义词包括士道、仁道、贤道等,它们都表达了道德修养和正确行为准则的含义。
反义词:
反义词包括不道、邪道、恶道等,它们与君道相对,表示不正确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