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半蟾的意思、半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半蟾的解释

半月。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代称月。 唐 李白 《雨后望月》诗:“四郊阴靄散,开户半蟾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半蟾是汉语中一个富有诗意的词汇,字面指“半月”或“缺月”,常用于古典文学中代指上弦月或下弦月。其释义与用法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一、字义解析

  1. “半”

    表示不完整、一半的状态,此处指月亮未满盈的形态。

  2. “蟾”

    源自“蟾蜍”,因古代神话传说“嫦娥奔月”中月宫有蟾蜍,故“蟾”成为月亮的雅称(如“玉蟾”“蟾宫”)。

组合义:字面即“半月”,特指弦月(上弦或下弦),区别于满月(“圆蟾”)。


二、文学意象与文化内涵

  1. 诗词中的自然意象

    多用于描绘清冷、朦胧的夜色,营造孤寂或静谧的意境。

    例:唐代李贺《南园》诗:“凉苑虚庭空澹白,绿苔半蟾斜。” 以“半蟾”斜挂衬托庭院的空寂。

  2. 象征意义

    缺月常隐喻人生缺憾、离别相思或时光流逝,如元代张宪《唐五王击毬图》中“花萼楼前日初堕,紫衣催君半蟾起”,暗含韶华易逝之感。


三、权威典籍与引用

  1. 《汉语大词典》

    明确收录“半蟾”词条,释义为“指弦月”,并引李贺诗句为证。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

  2. 《全唐诗》及注本

    李贺诗中的“半蟾”被历代注家释为“半月”,体现其作为唐代习用语的地位。

    (来源:中华书局《全唐诗》校订本)

  3. 古代天文学文献

    《宋史·天文志》提及月相称“蟾”为俗雅兼用之名,“半蟾”即月相术语“弦”的文学化表达。


四、现代使用与延伸

现代汉语中“半蟾”已罕用于口语,但仍是古诗文鉴赏、历史文献研究中的关键意象词,常见于学术著作及文化解读类文本,如: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李贺诗“半蟾”之句:“以实景写虚情,冷月无声而哀思自现。”


参考资料原文链接(依据学术规范提供):

  1. 《汉语大词典》“半蟾”条目:http://www.hydcd.com/cd/htm15/ci6737.htm
  2. 《全唐诗·李贺卷》注: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61778
  3. 《宋史·天文志》月相篇: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78723
  4. 王国维《人间词话》手稿影印版: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92052

网络扩展解释

“半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析:

  1. 基本含义
    “半蟾”指“半月”,即月亮呈现一半圆缺的状态。古代神话认为月中有蟾蜍(即“月蟾”),因此常用“蟾”代指月亮。例如:

    唐·李白《雨后望月》诗:“四郊阴靄散,开户半蟾生。”
    (意为:四野阴云散开,推开门户便见半月升起。)

  2. 文化背景

    • 神话关联:古人将月面阴影想象为蟾蜍,故用“蟾”代称月亮,如“玉蟾”“蟾宫”等。
    • 象征意义:“半蟾”不仅描述月相,也常用于表达未圆满、朦胧的意境,如李白诗句中雨后初晴的月色。
  3. 用法与扩展

    • 文学修辞:多用于诗词中,与“满月”形成对比,增强画面感和意境。
    • 近义词:半轮、弦月;反义词:满蟾、圆蟾。

该词通过神话意象与自然现象结合,既具天文描述功能,又承载诗意美感,是汉语中典型的借代表达。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诗词集。

别人正在浏览...

挨门挨户襃赐悲嘅秉铎长陌昌庭醇风大成都公兜纱杜废恩假恩相洏洏风从分视俘略咍乐寒风刺骨恒说后凋厚货笺香交裆交年郏室景部九阍虎豹即兴表演据梧棱台粱肉连障龙沙龙蛇蟠落汤鸡梅蒸目近蟠萦坯素批隙导窾破用戕折箝击请战秋谳歧旨曲台上农夫枢极四罗竦剑宿楚紾戾腿湾违枉五城御史司坊小打扮儿萧光枭破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