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驱赶牵引。 宋 苏辙 《乞诛窜吕惠卿状》:“上户骚动,不安其身,遂至 河北 ,人户流移。虽上等富家,有驱领车牛,怀挟金银,流入 襄 邓 者。”
“驱领”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驱领”指驱赶牵引,常用于描述对牲畜或物体的强制性移动。例如宋苏辙在《乞诛窜吕惠卿状》中提到“驱领车牛”,指百姓被迫驱赶牛车迁移的情景。
单字拆分
该词出自宋代文献,反映古代社会因政策或战乱导致的人口迁移现象。例如苏辙原文描述的河北富户“驱领车牛”携带财物逃往襄邓地区,体现了强制性与被迫性。
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见于古籍或历史研究。近义词可参考“驱赶”“牵引”,但需注意语境差异。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乞诛窜吕惠卿状》中的完整背景,可查阅相关古籍或历史研究资料。
《驱领》是一个动词词组,意思是驱赶、引导。通常用来形容人或物被领导或带领离开某个地方。
《驱领》的拆分部首是马(mǎ)和页(yè),分别位于驱和领的左边。
驱的笔画数为6画,领的笔画数为12画。
《驱领》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由驱和领两个词语组合而成,结合了驱赶和引导的意义。
《驱领》的繁体字为「驅領」。
在古代汉字书写形式中,「驱领」常以简洁的形态表现。其中,「驱」可能被写为「㕎」或「封」,而「领」可能被写为「領」。
1. 他驱领着群众离开了危险区域。
2. 动物管理员用鞭子驱领狮子进入笼子。
3. 导游驱领着游客参观了名胜古迹。
1. 强驱:强行驱赶
2. 领导:指引、引导
3. 驱散:驱赶使散开
4. 驱逐:赶走、逐出
1. 引导:引领、导引
2. 驱赶:驱逐、赶离
3. 带领:引导、携带
4. 驱散:驱赶、驱除
1. 被领:被带领、被引导
2. 被驱:被驱赶、被驱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