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鷏鸟的意思、鷏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鷏鸟的解释

即蚊母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鷏鸟(tián niǎo),汉语词典释义如下:

一、古籍释义

  1. 字形与读音

    鷏,从鸟、田声,《广韵》注音「徒年切」(中古音),现代汉语读作tián。字形结构为「鸟」部加「田」声符,属形声字。

  2. 经典文献记载

    鷏鸟最早见于《尔雅·释鸟》:「鷏,蟁母。」郭璞注:「似乌而大,黄白杂文,鸣如鸽声,俗名蚊母鸟。」

    《本草纲目·禽部》引陈藏器曰:「此鸟昼伏夜飞,食蚊虻,故名蚊母。」

  3. 别名考据

    又称「蚊母鸟」「夜鹰」,因习性得名。《正字通》载:「鷏,夜鸣食蚊,江东呼为蚊母。」


二、现代生物学对应

  1. 物种分类

    现代动物学考证,古籍所述「鷏鸟」对应夜鹰目(Caprimulgiformes) 下的蚊母鸟科(如普通夜鹰 Caprimulgus indicus),特征符合昼伏夜出、捕食飞虫的记载。

  2. 形态特征

    • 体长约28厘米,羽毛灰褐色带细斑,具保护色
    • 喙短而宽,口裂极大,适于飞行中捕食蚊虫
    • 前趾基部并合(并趾足),栖枝时呈伏卧状

三、文化意象

  1. 生态象征

    古代视为「益鸟」,如《埤雅》赞其「吐蚊却蝗,护稼有功」。

  2. 文学隐喻

    杜甫《重过何氏》诗「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中「獭趁鱼」一说,或暗喻鷏鸟捕蚊的迅捷动态。


参考资料

  1. 《尔雅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本草纲目》禽部第四十九卷(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3. 《正字通·鸟部》(明崇祯刻本)
  4. 《中国鸟类志》(科学出版社)
  5. 《埤雅·释鸟》(宋刻本影印)
  6. 《杜诗详注》卷三(清仇兆鳌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鷏鸟”一词的详细解释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1. 可能的混淆或误写 中文古籍中并未明确记载“鷏鸟”这一名称。您可能混淆了以下两种神鸟的写法:
  1. 字形相近的西方神鸟 若涉及“鷏”字偏旁,可能关联:
  1. 建议核对方向 请确认:

建议提供更多上下文或核对原始文献,以便更精准地解读该词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拜春巴库颁冰贝多罗笔彩搏弊博山不起昌盛唱造丑亵淳辉貙卒焠轮骀驽黨衆到来登兴典达耳不旁听乏困废疾猦貍贵价后项婚假僭傲践行郊畿戒石铭惊慙精禽精思禁居遽尔絶祀六嬖绺窃流澌骆驿不绝绿篱逆教棚摊霹拍颇脱青塞祈农曲尽奇妙商絃嗣临四秋谈料天假其年推求王阳术纹禽窝子班屋庑嫌肥挑瘦闲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