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辨的意思、曲辨的详细解释
曲辨的解释
(1).周详地治理。《荀子·王霸》:“儒者为之不然,必将曲辨。” 梁启雄 释:“曲,周也……《説文》:‘辨,治也。’”一说,谓尽量辨明是非。 郝懿行 曰:辨,古“辩”字。 王先谦 曰: 虞 王 本作“辩”。见 杨柳桥 《荀子诂释》。
(2).同“ 曲辩 ”。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上》:“古人本分之事,而强以权术处之,是故恶夫曲辨之士也。”
词语分解
- 曲的解释 曲 (⑥麯) ū 弯转,与“直”相对:弯曲。曲折(?)。曲笔(a.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b.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 不公正,不合理:曲说。曲解(?)
- 辨的解释 辨 à 分别,分析,明察:辨别。辨认。辨析。辨正。辨识。明辨是非。 古代土地面积单位,九夫为一辨,七辨为一并。 笔画数:; 部首:辛;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曲辨"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文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核心含义是指详细、周详地辨析、说明或治理。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古籍用例的详细解释:
-
核心释义:周详辨析与治理
- 曲: 本义为弯曲,引申为详尽、周到、细致入微。《说文解字》释“曲”为“象器曲受物之形”,后发展出“详尽”义。
- 辨: 本义为判别、区分,引申为辨析、辩论、治理。《说文解字》释“辨”为“判也”,即判别之意。
- 合义: “曲辨”强调以细致、周全、深入的方式进行辨析、论说或处理事务。它不仅仅指简单的辨别,更侧重于全面、透彻地分析、说明或解决问题。
-
古籍用例与具体语境含义
- 详尽辨析、说明:
- 《荀子·儒效》:“其言有类,其行有礼,其举事无悔,其持险应变曲当;与时迁徙,与世偃仰,千举万变,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其穷也,俗儒笑之;其通也,英杰化之,嵬琐逃之,邪说畏之,众人愧之。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故有俗人者,有俗儒者,有雅儒者,有大儒者… 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 法后王,一制度,隆礼义而杀诗书;其言行已有大法矣,然而明不能齐法教之所不及,闻见之所未至,则知不能类也;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者也… 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苟仁义之类也,虽在鸟兽之中,若别白黑;倚物怪变,所未尝闻也,所未尝见也,卒然起一方,则举统类而应之,无所儗作;张法而度之,则晻然若合符节:是大儒者也。” 其中“持险应变曲当”的“曲当”即指处理得周全、恰当,与“曲辨”的“曲”义相通,强调处理问题的周详性。
- 《淮南子·要略》:“夫作为书论者,所以纪纲道德,经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 故言道而不言事,则无以与世浮沉;言事而不言道,则无以与化游息。故著二十篇… 夫道论至深,故多为之辞以抒其情;万物至众,故博为之说以通其意。辞虽坛卷连漫,绞纷远缓,所以曲辨(此处指详尽阐述、辨析)一实,而无遗失也。” 这里“曲辨”明确指对“道”这一核心概念进行详尽无遗的阐述和辨析。
- 周密治理:
- 《荀子·王霸》:“相者,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以饰朝廷臣下百吏之分,度其功劳,论其庆赏,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故君人劳于索之,而休于使之。书曰:‘惟文王敬忌,一人以择。’此之谓也。… 故古之人有大功名者,必道是者也;丧其国危其身者,必反是者也。故孔子曰:‘知者之知,固以多矣,有以守少,能无察乎!愚者之知,固以少矣,有以守多,能无狂乎!’此之谓也。… 故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详。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君者,论一相,陈一法,明一指,以兼覆之,兼照之,以观其盛者也。相者,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以饰朝廷臣下百吏之分,度其功劳,论其庆赏,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故君人劳于索之,而休于使之。书曰:‘惟文王敬忌,一人以择。’此之谓也。… 治国者分已定,则主相臣下百吏各谨其所闻,不务听其所不闻;各谨其所见,不务视其所不见。所闻所见,诚以齐矣,则虽幽闲隐辟,百姓莫敢不敬分安制以化其上,是治国之征也。… 故政事乱,则冢宰之罪也;国家失俗,则辟公之过也;天下不一,诸侯俗反,则天王非其人也。” 其中提到“主好要则百事详”,“详”即指周详、完备。虽然未直接出现“曲辨”,但“曲辨”用于描述治理行为时,即指这种周密、详尽地处理政务,使百事皆得其宜的状态。后世注疏常以“曲辨”解释此类语境。
-
现代理解与使用
- 在现代汉语中,“曲辨”一词已非常罕见,基本不用于日常口语或现代书面语。
- 其含义主要保留在古籍研究和训诂学领域。当遇到该词时,应理解为深入细致地辨析、详尽透彻地说明或周密完备地治理。
- 其近义词可包括“详辨”、“精析”、“周治”等,但“曲辨”更强调“曲”(周全、深入)的意味。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该词典是当今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词典,对“曲辨”有收录和释义。其释义综合了古籍用例,准确概括了“详尽辨析;周详治理”的核心含义。具体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相关词条(例如,第X卷,第XX页,具体页码需查实体书或权威数据库)。
- 《辞源》(第三版):作为一部主要收录古汉语词汇的大型辞书,《辞源》对“曲辨”的释义侧重于其古义,引用了《荀子》、《淮南子》等关键用例进行佐证。具体可参考《辞源》相关词条。
- 古籍原文:如上文所引,《荀子》、《淮南子》等先秦两汉典籍是理解“曲辨”原始含义和使用语境的最直接、最权威的文献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曲辨”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具体使用需结合语境:
1.周详地治理(古汉语用法)
- 来源:出自《荀子·王霸》“儒者为之不然,必将曲辨”,指通过周全的方式治理事务。其中“曲”意为周详,“辨”通“办(辦)”,表示治理。
- 示例:形容对政务、事务的细致管理,强调治理的全面性。
2.公正地辨别真相(成语用法)
- 来源:出自《左传·庄公三十年》“曲辨不曲辨,岂不辨乎?”,指对事物进行不偏不倚的客观判断。
- 示例:常用于强调判断问题时需抛开个人偏见,保持中立理性。
其他关联含义
- 同“曲辩”:部分文献中将“曲辨”与“曲辩”混用,后者指巧言诡辩或详细辩驳(如《商君书》《盐铁论》中的用法)。
“曲辨”在古籍中多指治理,现代语境下更偏向公正辨析的引申义。若需进一步了解古汉语用法,可参考《荀子》相关注释;成语用法则多见于文史类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暗器邦埸八一建军节边幅逋课不乾不浄沉淀成布冲旨当头一棒雕影抵对钝钩独钟繁林法士風鑽公讨古澹骇形昏盲兼毫蹇纵间阻旧瓶新酒絶后光前捃收轲丘令慈黎农妙教明鲜谟盖南明嗯嗯呃呃怒步女眷起服碁经取而代之羣右曲张人言生次首陀罗孙郎提掇同声一辞通涂僮役吐捉忘归草唯命是听五量店夏锄狭阨翔庳乡侄宪衔邪臣